北斗导航+无人机+……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接地气(2)
时间:2019-04-16 22:40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在春播会战现场,让我大开眼界的“黑科技”实际上还很多,比如现在石河子普遍用的是由新疆一家本土企业多年研发的“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使以色列的“贵族农业”节水技术平民化,从温室走向了农田。 记者手记:年轻的城,可爱的人 记者:杜金明 接到赴新疆石河子蹲点调研的通知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兴奋的。我不曾去过那里,但我早就听说它诞生在戈壁荒滩,有着被人羡慕的绿色;它是兵团人建起来的城市,有着无比光荣的历史。 2019年4月4日,我从浙江宁波出发,用了5个多小时跨越4000公里飞抵乌鲁木齐,又乘车继续西行150公里,终于到达了这次我要蹲点调研的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当我真的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这个天山脚下、玛纳斯河畔的“年轻城市“让我肃然起敬。 即使我来的时候还是早春,还见不到大片的绿色,但我看到那些或排成直线或错落生长的榆树和沙枣树,我仍能感受生命的力量。这个城市的绿,比我想象的还要多。无论我身处何地,都能看到公园和绿地,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石河子建成区不足68平方公里,市区里竟然有230万棵大树,绿化率达到42%。从三维地图上看,这个城市是网格状的,是绿色的格子,有路的地方就有树, “以树定城“名不虚传。 我看到这里的人对绿色的敬畏。在这里没人会砍树,即使树木跟一些规划项目发生了冲突,但政府也会选择小心翼翼地把树木挖起来移开。我听说即使是这样,也有一些老军垦人有意见,那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绿色,他们不想让人轻易动它。 除了公园绿地多,石河子的广场也多。从白天到黑夜,我都能见到在广场上跳着欢快的维吾尔族舞蹈“麦西来甫“的市民。 这里95%是汉族人,他们会主动跟我打招呼,向我介绍新疆,推介石河子。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他们热爱这片土地,一如当年他们的祖辈对这片土地的付出。 我想嗅到这个光荣之城的气息,感受它的脉动。我去农场,下车间,我在城市中穿梭,在沙漠边上过夜。我想起曾在石河子居住了15年的诗人艾青给石河子留下那篇《年轻的城》中的文字: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一年三百六十天/看它三万六千遍/因为它永远在前进/时时刻刻改变模样/因为我透过这个城市/看见了新中国的成长。 采访接近尾声,我即将回到我熟悉的城市,但是我不会忘记那些我遇到的人:坚守在沙漠腹地24年只为守护万亩防护林的马晓华,因技术援助与石河子结缘而毅然决定留在第二故乡的大连小伙儿吴昊,打着快板向游客介绍兵团历史的军垦二代王淑军……还有很多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石河子蓬勃发展的今天,和值得期待的明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