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绿水青山 展现田园美景(2)
时间:2019-07-24 06:4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长江之美,在江更在岸。过去,宝贵的岸线曾被大量非法码头、砂场占据,不仅让城市“临江不见江”,更让长江生态系统“红灯”频闪。如今,铁腕治江让沿江生态万象回春,马鞍山乘势而上,通过精心雕琢长江东岸23公里岸线,重塑城市“外滩”,让百姓尽享“近江亲水”之乐,感受“生态福地”之美。 安庆—— 林长上岗 荒山变绿 本报记者 朱思雄 韩俊杰 杨亭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北麓,原本是一个城乡边缘地带的偏僻山村。早些年,为了发家致富,村里各种小型林场泛滥,小煤矿、小砖厂林立,导致曾经的绿水青山逐渐变成荒山。 “我们村地处丘陵地带,限制了田地耕种作业。”村支部书记杨凯介绍说,“想过招商引资,尝试发展工业,但工业进村势必会影响村里的生态环境。” 不准在山上伐一棵树。1998年,村里定下规矩。在关停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后,杨亭村开始栽上了枫树、茶树、杨梅树等。见缝插绿,四季有景。 2017年6月,安徽在全国率先启动林长制改革,黄梅戏故乡安庆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唱起绿色发展的好戏。 “林长制形成了林长牵头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安庆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还将进一步推动林长制立法。 林长帮忙,杨亭村的生态更好了,经济效益也来了。坐拥2700亩集体林场,杨亭村发展集体茶园,创办村集体茶厂,打响龙山野茶品牌。“我们村产的茶叶供不应求,很多客商提前就到村里收购。以前一年的收入差不多就够家里的日常开支,如今有了茶林,每天干七八小时,一年单务工费就能拿到1万多块钱。”村民严藕莲谈起茶林一脸兴奋。 如今,村里人均纯收入1.594万元,集体收益达150余万元,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50人全部脱贫。 “现在是‘绿水青山带笑颜’!”五横乡党委书记陈杰南笑着引用黄梅戏的唱段来描绘前景。如今的杨亭村,白墙黛瓦,垂柳依依,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毗邻农舍,小学、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大象经济”华丽转身 山东行进步伐日渐轻盈
- 下一篇:让“互联网+教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