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快车(3)
时间:2019-07-24 03:50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伴随着明清古建街区、温泉康养小镇、世遗奇石展馆、金熊养殖等特色建筑群的拔地而起,一个集旅游、康养、住宿、美食、艺术、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新业态将在姑婆山下诞生,使贺州成为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商务社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康养首选地和旅游目的地。 贺州要发展,工业要先行。突破传统思维,以大湾区产业溢出为导向,依托各大产业园区,大胆探索“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专家智库”的开放合作模式和“双飞地”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大湾区市场需求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经济新业态转化培育。并在深圳设立驻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设立深圳贺江新产业育成中心,设立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基金(母基金),组建东融产业投资集团,面向大湾区全力引进新产业新项目。 2019年3月1日,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信都工业区)正式更名为“广西东融产业园”,成为贺州第一个以“东融”命名的产业园区。新组建的东融产业园区正释放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贺州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60多种,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白色大理石矿藏,花岗岩储量全区第一,素有中国“重钙之都”和“岗石之都”美誉。旺高工业区形成了“矿山开采—天然石材—重钙分体—生态岗石—涂料废料—废浆废渣再利用”的绿色循环产业链,短短数年,碳酸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从46.8亿元增长到300亿元,实现了“碳酸钙千亿产业示范基地”的新腾飞。 短短两年间,贺州生态产业园已然成为贺州工业转型升级的高地。贺州健康云港产业园、广西倍易通电子产业园,广西软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易龙大皇蜂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贺州现代服务业总部中心等一批市场前景广阔、增收潜力较大的新经济、新业态项目和企业进驻园区。这些智能化、高端化、科技化为特点的新经济业态项目进一步优化了贺州的工业结构,为贺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1971年出生的黄端权,先是在珠三角打拼,后又选择到国外留学深造。2015年回贺州成立正丰股份(非上市公司)农业龙头企业,致力于农业产业全链条规模化发展。公司发布了《供港蔬菜》企业标准,投资3.8亿元建设“广西大健康产业检验检测中心”,成为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菜篮子”。 借力东风好扬帆。产业东融,让贺州完美逆袭。2018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跃升“第一方阵”,2019年一季度,经济保持迅猛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广西排第3位、工业增加值增速排第3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排第一位。 贺州,正在大湾区崛起的浪潮中扬帆远行。 改革创新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大风起兮云飞扬。 东融,首先是文化观念和人才的东融。 “生态贺州 长寿胜地”是贺州最显著的城市名片。在东融战略推动下,举办5次“全媒体双城记”系列主题采风活动、4届新媒体群英会和长寿文化节、参与《魅力中国城》展演活动、开展东融“1+1”新闻报道等活动,1000多名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各地作家、记者涌入贺州,全视角推出了有温度、有情怀、有活力的宣传作品,并组织文旅团前往大湾区各大城市进行项目推介,大大提升了城市品牌影响力;同时制定出台了《贺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和《贺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扶持政策及补助奖励办法》等激励机制,有力助推健康养生、文化产业、旅游服务等提速发展,贺州成了网红城市、成为大湾区的后花园和康养首选地。2018年全市旅游接待3252.83万人次,旅游消费396.23亿元,同比增长47.2%和45.34%,增速分别排名广西第一、第二。 在产业发展中,贺州市委组织部成为改革创新人才东融的有力推动者。 结构之变、政策之变、职能之变、人才之变……所有这一切,无疑急盼一场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及高水平人才梯队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变革。 突破口选在工业园区体制改革上。大刀阔斧,活力四射,极大调动了园区管理者的积极性。 新组建行政审批局、营商环境局、大数据局等,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审核合一、一人办通”制度,完善“一站式”服务平台,全市企业开办实现一个工作日内办结。招商环境变“保姆式”为“热恋式”。市委领导在全市“解放思想、全力东融”动员大会上斩钉截铁的表态,表明了贺州市要以刮骨疗毒、猛药去疴的决心打赢优化营商环境这场硬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