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门手艺 摆脱贫困(2)
时间:2019-07-24 03:45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除了学技能,技工院校这3年也是学生人格养成期,这方面,学校同样重任在肩。“我们要因需施教,哪里不够从哪教。”一些校长和老师说,许多学生刚来的时候基础差、不自信,走路都低头,这更得靠学校在品德、心理、针对性教育和辅导上多下功夫,让学生身心健康与技能提升“齐步走”。 培养技能人才不是一所学校的“单打独斗”,更依靠校企联合、校外平台、技能比拼发挥作用。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的栗生锐今年40岁,他说,“都说技能成才难,但是今天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比我们那个年代好太多。”从各省市专业技能大赛到世界青年技能大赛,各个层级各个领域的专业比赛为技能学生提供了许许多多开阔眼界、切磋学艺的好机会。“以赛代练,以练促学。”“80后”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说,自己当初就是这样学习进步的,今天的青年人,更是不愁切磋施展的大平台。 师傅带徒弟,技能传帮带。记者走访许多企业,聆听许多技能大师的故事,发现带出一支有战斗力的技能人才团队,是他们当下共同倾力的事业。这个目标,需要更多青年人加入;这样的氛围,也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为学生的成长带来更多可能性。 送出去—— 只要肯吃苦,不愁没出路 见到齐斌时,他正在高速运转的工厂车间操作数字机床,在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工厂里,扮演着关键角色。 齐斌今年20岁,从技工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已有一年时间,每月近6000元的收入让他觉得这个学上得很值。“同龄人还在花钱,我已经能为家里分担经济压力了。每天的操作中我都在学习新的知识,行业未来前景也不错!” 像他这样顺利就业的技能学生不在少数。不少技工院校校长说,只要学生肯吃苦,毕业根本不用愁就业、愁出路,许多专业基本是供不应求的状况。人社部数据也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379所,每年向社会输送约100万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这么稳的就业成绩从哪儿来? ——专业设置市场导向。多年前,阜新市技师学院就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等专业,在同类院校中起步较早。同时,学院还设置了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就业率高的专业,包括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程爆破、钻机司机等。“我们都是先考察市场,再开设专业。”阜新市技师学院副院长齐心说,学校在设置专业时瞄准市场需求,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就业、有前景。 ——学校为学生找就业。不久前,张莉艳趁着到山东出差的间隙,3天跑了8家公司,一家家谈学生就业协议,点对点输送人才。记者看到了张莉艳此行带回的成果——一叠实习就业单位情况表。里头把企业概况、招收工种、见习和转正工资、五险一金、食宿等待遇写得清清楚楚。摸清市场需求,开拓全国就业渠道,这是许多技工学校在做的事情,来自企业和市场的真实需求,是他们最大的底气。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也可以。”在今年7月15日世界青年技能日的主题报告会上,方文墨对台下许许多多的技工院校学生这样说道。他的人生就是这样,从15岁走进技工院校,他走出了一条跟同龄人不一样,却同样大放光彩的道路。这条技能成才之路,产业振兴之路,正期待着更多青年人来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