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板走出根据地(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用脚板走出根据地(2)

  10月13日,红三军的几支部队从南腰界出发,分赴秀山、沿河、印江一带游击,以探寻和接应红六军团。贺龙也亲自带领手枪队、侦察队,以吹号联系的方式,到沿河水田坝一带寻找和接应红六军团。

  突破湘、桂等地的重重封锁后,红六军团在崇山峻岭中寻路,向川黔边境迂回前进,在黔北石阡县甘溪乡遭遇敌军主力围困。得知这一消息后,贺龙决定率部南下接应。

  红六军团主力在击退湘桂黔敌军的堵截后,于10月24日抵达贵州印江县木黄镇。当日,贺龙派出的接应部队得知消息,迅速赶到木黄与红六军团会师,并带领红六军团向南腰界进发。

  在向南腰界进发途中,贺龙与红三军作了细致的安排:提前派人把红六军团到南腰界的消息通知红三军司令部,通知红三军分驻川黔边一些地区的部队于26日回南腰界集中;红三军军部、政治部分别组织欢迎队伍和军乐队,在街上贴好小标语、插上小红旗。

  10月26日下午,红三军和红六军团所属部队指战员共8000多人先后到达南腰界,驻满了南腰界附近方圆20里的村村寨寨。在南腰界猫洞大田的土坝上,红旗招展,军号嘹亮。红三军军长贺龙、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等领导人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举行了隆重的会师大会。欢迎的鞭炮从桥头一直放到司令部驻地门口。

  发动湘西攻势

  大部队抵达南腰界的当天下午,两个军团的领导人在红三军司令部驻地——南腰界的余家桶子召开会议。任弼时宣读了党中央为二、六军团会师发来的贺电,并宣布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的决定;红二、六军团统一行动,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总政委。

  贺龙在大会上作了总结发言:“我知道你们的心情,到达这里后想休息一下,按说这是应该的,可是蒋介石不让我们休息。这里的根据地是新近才开辟的,不很巩固。现在可靠的根据地在我们的脚板上,我们还必须去创造更大更可靠的根据地。”

  会上,红二、六军团的指战员讨论中央指示精神,一致赞同二、六军团联合行动的方案,并决定立即展开湘西攻势,主动向敌人发起进攻,建立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为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回师湘西,会师大会还宣布了另外一条命令:重新组建黔东独立师,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三团团长王光泽调任师长,黔东特委书记段苏权任政委,坚持在黔东根据地活动,巩固革命成果,牵制敌人。

  与敌人周旋近一个月后,黔东独立师东进向主力靠拢,进入秀山县涌洞乡川河盖时突遭敌人拦截。由于迷雾笼罩难辨方位,红军弹尽粮绝,被迫分散突围,师长王光泽不幸被俘。1934年12月21日,王光泽在酉阳龙潭邬家坡英勇就义,时年31岁。

  “川河盖战斗虽然失败,意义却非比寻常。”秀山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喻再华说,黔东独立师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策应了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东进湘西。

  在黔东独立师的掩护下,1935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从南腰界出发,发起湘西攻势,并且在大庸县城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一年之间,红二、六军团由8000多人发展到两万多人。

  湘鄂川黔苏区,北临武汉,南接长沙,既可对红一、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进行有效配合,又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域。湖南军阀何键曾向蒋介石发出了急电,称“情势紧张,全湘震骇”,提出“欲靖川黔,先靖湘西;欲除朱毛,先除萧贺”。

  由于国民党军的持续大规模“围剿”,红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退出湘鄂川黔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经贵州、云南,于1936年6月到达西康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六军团与原属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的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22日,在宁夏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南腰界当年简陋的土坝如今已被修建为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广场。广场两边对联写道:“策应长征,军民携手共建根据地;会师仗剑,星火燎原映红苏维埃。”

  本报重庆酉阳7月22日电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