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2)
时间:2019-07-22 13:3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前不久,张先生因出国留学深造需要申办本人无犯罪记录证明。他通过微信刷脸登录“粤省事”后,上传本人身份证照片和申请事由的证明材料,便完成了申请,整个过程仅花费2分钟。“粤省事”将其申请材料自动传送到公安机关,第二天张先生就到户籍所在地海珠区新港派出所领到了无犯罪记录证明。 “‘粤省事’就是省事儿!”张先生由衷感叹道。 “粤省事”是微信小程序,整合了户政、出入境、交管、社保、医保等687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其中86%的事项实现“零跑动”,还可关联身份证、社保、驾驶证等59类电子证照。它成为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缩影。 针对政务信息化建设分散化、碎片化等问题,广东2017年启动“数字政府”改革,打造一体化高效运作的“整体政府”。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高尚省介绍说,目前已经实现55个单位超过1.4万项数据互联互通,试点部门文电办理用时较改革前下降约40%。 近年,广东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强化制度供给和政策创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流动,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外资负面清单缩减至37项,38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制定实施涉企惠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今年1至5月全省新增减税降费1327亿元,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达2674亿元。 ——在商事制度、企业投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6个方面推出30条含金量高的举措,开办企业全流程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工业项目开工前政府审批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5个工作日。 ——在扩大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推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新举措,超过99%的外资项目以备案方式准入。 这种制度创新尤以深圳前海为典型。自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以来,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的前海,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制度创新总指数评估在全国自贸片区中排名第一。 在全面优化的营商环境中,各类市场主体持续释放新活力:截至2018年末,广东省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数量达1146万户,其中企业492万户,均稳居全国第一。各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民营企业有15家,1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家是民营企业。 民生获得感提升新高度 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广东是如何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鱼肥鸭壮稻花香,一粒米延伸出了大产业。鸭鹅在田间、果林自在散步,鱼儿在稻田里游来游去……这样和谐的画面出现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丝苗产业园。 稻田里养的鱼、鸭、蛙、鳖、小龙虾,能清杂草、除害虫,排泄物还可以肥田,而水稻又为这些动物提供了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广东海纳农业将传统种植业和现代养殖业有机结合,采用稻田立体种养模式的稻田每亩产值,比普通稻田高出7000元。 自2018年起,在广东省3年安排75亿元的财政扶持下,类似于惠城区丝苗产业园的1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南粤乡村大地拔地而起,茁壮成长。 这是广东正在全面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缩影。广东计划10年总投入1600亿元,加快改变农村面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农民增收。 广东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2018年民生类支出占比接近70%,切实解决了就业、医疗等一批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身边事”。 就业是最大民生。广东就业总人口约6500万,占全国的8.4%,其中在粤外省务工人员约1600万。广东制定出台“促进就业九条”,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社会保障是底线民生。广东在全国率先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五大险种参保人数累计2.86亿人次,居全国首位,实现制度和人群全覆盖。 基层农村医疗资源短缺,是全国范围内较普遍存在的民生供给短板。但在广东,情况却大为改观。近日,记者驶出西部沿海高速汶村出口,江门台山市汶村镇中心卫生院10层楼的崭新住院楼便映入眼帘,与周围低矮的民居形成鲜明对比。汶村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甄文龙自豪地说:“我们医院成为镇上的地标!”在住院楼10楼,记者看到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和肾内科血液透析室的装修已基本完成,部分设备已基本安装。而以前的汶村镇中心卫生院空间小、设施差……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华春莹接棒陆慷 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 下一篇:“80年前,省一大就在我家里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