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关键点有哪些(2)
时间:2019-07-22 12:40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目前,产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是在已有水平上的扩展和深化,其边际增量和新增影响相对有限,而且国内产业已经适应了较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进一步扩大开放不会对国内产业造成显著冲击。但是,由于当前的开放越来越涉及国内规制的调整,扩大开放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将更为显著,尤其是数字经济、互联网、文化、金融等领域的开放。如何在扩大开放和有效监管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是未来我国政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贸易保护主义的上升从来都伴随着经济竞争力的下降 光明智库:从世界历史的视野考察,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是普遍现象还是偶发现象,其根源何在?如何更好地凝聚各方共识,共同应对? 霍建国:从历史发展规律看,凡是推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大国或区域集团都是惨淡收场的。历史上很多看似强大的帝国,在经历了从单边主义到霸凌主义的发展过程后,都没能逃脱衰败的命运。贸易保护主义的上升从来都伴随着其经济竞争力的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看似来势汹汹,其实正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历史铁律会持续发生作用。 屠新泉:从世界历史来看,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绝非主流,也代表不了发展趋势。世界进入工业化发展进程之后,国际贸易和投资成为必然选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资源和市场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行,相互依赖是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冷战之后,经济全球化已经得到深度发展,各国经济通过全球价值链相互融合、相互依存,高度一体化的世界市场已经无法人为分割。试图通过单边主义的方式实现本国优先、单边获利,这从经济学上来说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也是无法实现的。应对当前有所抬头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团结起来,形成勇于对抗单边主义的合力,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的基本秩序;另一方面,要客观看待经济全球化对特定产业、地区的冲击,鼓励各国构建合理的产业调整机制以及相应的国际规则,在确保经济全球化大局的前提下,给予各国一定的政策空间,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内经济和社会挑战。 4、新增加的外资将主要集中于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光明智库:营商环境和外资平等待遇问题一直广受关注。习近平主席此次宣布将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落实这些举措的关键点何在,预计将释放哪些红利? 霍建国:当前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关键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切实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主要解决的是外资投入的管理体制问题;二是在放宽外商投资限制的同时,解决好外资准入后的国民待遇问题,即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平等对待,建立健全外资企业投诉机制,加大力度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只有在开放的同时解决好外资的国民待遇问题,外国企业才能减少后顾之忧,更大力度地来华投资兴业。如此,凭借中国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魅力,不但已有的外资会更加稳定,新的投资也会随之不断增加,进一步夯实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基础,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潜力。 屠新泉: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资本,更重要的是培育了我国的企业管理人才、带来了国际销售渠道、激发了市场竞争精神。近年来我国多次发布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大幅度减少了正式的限制措施。除此之外,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和经营面临的更大问题是营商环境。因此,营商环境改善的核心问题在于加强市场化和法治化,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尽可能缩小政府的自由裁量权,提升立法的细致化水平,提高执法的透明度。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更有利于鼓励和保障各类企业在我国市场释放活力、公平竞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靠天吃饭”到“断穷根”
- 下一篇: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