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近300种监督模型 他是科技界最懂反腐的人(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研发近300种监督模型 他是科技界最懂反腐的人(2)

  “这是小事,奖励是身外之物。而且团队成员还有其他发展途径。”方金云说,在沈阳的一年半,他们为当地提供了十几万条疑似腐败的线索,1万多名干部主动交代问题,大家很有成就感。今年5月,方金云收到一条信息:方老师,您是沈阳人的白求恩。

  “科研为国分忧,创新造福人民。”这是中科院计算所的所训,方金云对此很认同:“社会一乱,老百姓就会跟着遭殃。而且,这还涉及到国家形象。”方金云说。

  这份担当,源自他对国家的感激。出生在农村、上免费学校、做喜欢的工作,方金云感恩自己得到的一切。他感慨道:“拿国家的钱做科研,是件很奢侈的事,科学家有责任、有能力、有义务让国家变得更好。”

  做大数据监督平台这几年,一些熟人开始和方金云疏远。出门前,家人常叮嘱他“要小心”。但方金云说:“总得有人用技术手段去梳理反腐问题,总得有人作出牺牲。”

  而且,他觉得做得还不够,认为模型中有些科学问题还有待解决。他列了一串待完成事项:下半年要完成9个部门的数据模型、筹备一场大数据监督方面的国际论坛、建立社会监督信息学学科、推动国家监督信息中心建设……

  放弃无量前途跨界计算机

  为他人着想,是方金云为人处世的原则,这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我的父母温柔谦和,从不打骂孩子,兄弟三个也不争不抢。”他说。

  小时候方金云很调皮,曾去村里大队偷吃瓜果。被发现后,队长就会点他父亲的名:“方家的二娃今天偷吃苹果了。”父亲说了方金云几句,但不会对其一顿暴打。因为父亲理解,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家里穷但孩子们馋。

  父母常对方金云说,吃苦是一种福报。而方金云吃的最大苦就是“跨界”。

  实际上,方金云最开始学的是地质,和计算机没有直接关系。1990年从武汉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位于山东的莱州金矿搞地测。3年后,他考回原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9年,他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所)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并行遥感数据处理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机缘巧合,他来到中科院计算所参与一个合作项目。项目结束后,方金云想留下来专门搞计算机,“因为很喜欢”。

  但这一决定受到各种阻拦。大学导师和中科院地理所的前辈都劝他说,跨学科很吃亏。而且,当时方金云是国内做成矿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的第一人,前辈们认为,只要深耕下去,他前途无量。

  方金云却坚持内心的想法。2001年,他如愿留在中科院计算所。没有资源和人脉,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为尽快适应新工作,方金云几乎不眠不休,在实验室睡了整整3年。

  直到今天,方金云依然是实验室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

  “只要我想做的事,一定能做成。如果没有做成,那一定是方法不对。我会反思,会继续努力。”在方金云眼里,大数据监督不是项目,而是事业。他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参与进来。

  “我把自己‘嫁’给了工作,陪家人的时间太少了。”他期待早日完成任务,“那时我就可以光荣退休,天天写诗了”。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