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发:看着像“大老粗” 但堪称“社会大学”教授(2)
时间:2019-07-20 10:45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万伯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张百发的很多风格与万里十分相似。他们都对老百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做事雷厉风行,不推诿,不拖泥带水。 陶斯亮说,劳模从政是改革开放前的一种潮流,尤其“文革”期间,很多人从劳动模范而走上仕途,甚至走进中南海,但大多昙花一现,而张百发和李瑞环则一直闪耀到了最后。 她说:“张百发看着像是‘大老粗’,但对‘建口’非常熟悉,建口的人对他都很佩服,也很买账。他有历史的机遇,也足够努力,足够聪明,还有生动有趣的独特风格和魅力,人缘好。上面多大的官他都不怕,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对下面的群众不打官腔,群众基础扎实,这种能力很少有。” “社会大学教授” 1981年,张百发和李瑞环又几乎同时职务发生变动,张百发当选北京市副市长,李瑞环当选天津市副市长。 张百发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巨大的北京市地图,还有一张他1954年在人民大会堂和周恩来握手的老照片,此外别无装饰。 每周三下午,他可以不参加任何会议,也不用请假,因为他要去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基本建设经济专业学习。“没想到,这辈子,临到49岁,竟上了大学。” 有时他因为工作忙缺课,事后也要听录音补上。功课并不容易跟上,有一次下课铃要响了他还没有答完题,急得满头大汗,下了考场一出门就吃了三根冰棍。 当时,北京市建设部门分规委、建委、管委三块,由张百发统管。张百发一到任,就让时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赵知敬在家里装了电话。赵知敬明白,这是要他全天候待命。 赵知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张百发很尊重专业人士。1992年张百发领导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一改过去先由各部门搜集资料再统一编制的做法,采取了开放式编制,发动各主管部门先作规划,70多个报告汇集到规划办后再作综合。 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这种做法,但结果很好,规划有广度和深度,获得了国务院的高度评价:“符合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对首都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此后的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郊区规划工作,也同样得到了张百发的支持。 80年代初的一天,陶斯亮的一个朋友约请张百发吃饭,她也去了,第一次见到了张百发。在她眼里,张百发就像一位很接地气的北京“大叔”,大大咧咧地说着一口北京土话,特别不拿自己当客人,没多少客套话,很快就能和人拉近关系。 陶斯亮说,大家对张百发也格外包容。时任北京市市长开会喜欢超时,让大家在中午饿肚子,几次后,张百发有了意见:“行了行了,到时间了,肚子饿了,快散会。” 一次,张百发出席一个剪彩活动,主办方久等不至,结果发现他坐在车里靠着车窗睡着了。车门一拉开,他就摔在了地上。他也不生气,起身拍一拍土就去参加活动了。 那时,北京城建口每年春节都举行团拜会,从新星新秀音乐会上出道的中央歌舞团主持人阚丽君是“御用主持人”。一次,她在台上叫了一声“百发大叔”,台下掌声笑声一片。 阚丽君说,“百发大叔”与其他官员非常不同。他文凭不高,但善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在“社会大学”堪称教授。“他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门学问掌握得太好了。” 1988年,北京市政府换届选举。在北京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张百发面对着800多位代表说:“我今年53岁,岁数不算小,精神很好,身体更好。我从事城市建设37年了,对这工作有一定感情。特别是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建设工程一定要完成。因此,说心里话,我还想当一届副市长。也希望大家选我。”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80年代末,全国50多个市长联名给国务院写倡议信,建议成立中国市长协会,张百发也是发起人之一。 发达国家的市长协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中国成立市长协会究竟要干什么当时并不清楚,因此很长时间未获批复。直到1991年8月,时任建设部部长侯捷上任后,中国市长协会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张百发担任副会长,万里担任名誉会长。协会成立前夕,时任统战部六局副局长陶斯亮放弃公务员身份和副局级待遇,到协会任副秘书长。从此,她和张百发的接触日益密切,成为了朋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