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翻山越岭来到这个村子看了什么?(2)
时间:2019-04-16 13:1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谭登周和老伴年事已高又有伤病,无法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当地政府将谭家纳入低保兜底。2018年,谭家医疗总费用15万,享受医疗救助14万。老两口享受的低保、养老金等补贴约11000元,再加上土地流转的保底分红和股金分红,谭家2018年的总收入达到15936元。 △谭家门前的住房安全等级明白卡和精准扶贫政策卡。(央视记者荆伟拍摄) 中国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虽然谭家老两口生活不宽裕,增收致富的办法着实有限,但有望实现脱贫的目标。 开在院子里的座谈会 下午五点多,习近平来到85岁的老党员马培清家。 △马培清1974年7月入党,她的父亲曾是中共地下党员。现在,马培清和两个儿子一同居住。(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马培清和两个儿子的住所。这个家庭曾在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2016年脱贫。(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马培清家的储粮桶装满了稻谷。(央视记者马立飞拍摄) 马培清的小儿子陈朋2017年做起了黄精中药产业,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管护药材基地等方式实现了稳定脱贫。 △黄精,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被认为具有补气润肺的功效。华溪村采用木瓜和黄精套种的方式,既节约耕地,也符合黄精喜阴的习性。华溪村目前种植黄精200亩,有150户480人参与种植,其中贫困户48户、159人。(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这是2017年底种下的木瓜树苗。预计明年秋天它们可以挂果。漫山遍野的木瓜树在花期既美丽又是很好的蜜源,促进当地的生态旅游和蜂蜜产业,可以一举多得。(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过去,华溪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粮食作物,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这些年来,中益乡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发展中蜂、中药材、特色果蔬等特色产业和民宿、健康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业。 △山间这些彩色的地点就是蜜蜂的家。华溪村蜜源植物种类多达30余种,适宜发展蜂蜜产业。(央视记者荆伟拍摄) △华溪村山坡上的蜂箱。(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中益乡的房屋都被刷成了姜黄色,因为姜黄色是蜂蜜的颜色。当地主要出产黄连、辣椒和蜂蜜。乡亲们说,“吃得黄连苦,换来蜂蜜甜”。(央视记者刘雨 于滨拍摄) 在马培清家房前的空地上,习近平与村民代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一起座谈。 △面朝大山,摆上一个方桌,加上几条长凳,再端来一盆花生核桃,这里就是会场。(央视记者沈忱拍摄) 蒋凤说,现在中益乡542户贫困户中有大约40%是因病致贫的。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每个月一次对这些家庭进行测量血压、指导服药等入户巡诊。同时,卫生院每年为村民提供一次免费体检,还有健康促进、心理辅导这些更为细致和人性化的服务。她把这些都汇报给了总书记。 “如今政策真是好,我要努力往前跑”。在石柱县、在中益乡、在华溪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标语。大山里的乡亲正在奋力翻越贫困的山峦。 结束了在华溪村一个下午的考察,总书记在重庆的考察调研仍在继续,《时政新闻眼》将持续为您关注。 监制/申勇 杨继红 记者/沈忱 龚雪辉 郁振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