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美丽乡村养成记:葡萄架下农家乐 杏花林里畅快游(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美丽乡村养成记:葡萄架下农家乐 杏花林里畅快游(2)

  2019年5月19日,卡西比西村夜市美食一条街开业了,从最初的5户摊位增加到现在的36户。“杏花节”时才有的熙熙攘攘的街道,变成了每日“烟火气息浓厚”的夜市大排档。

  美食街就位于卡西比西村的主街上,街道一侧是各式各样的美食摊位,另一侧就是摊主们干净整洁的庭院。村头还有个文化大广场,每天晚上10点,“音乐响起来,老百姓跳起来”,游客可以一边吃着烤串,一边欣赏农民自己编排的特色歌舞节目。

图说:卡西比西村的美食街。孔庆玲 摄

卡西比西村的美食街。孔庆玲 摄

  “夜市摆出来了,下一步要打造特色餐饮,在农户里面做农家乐。” 轮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谭永军表示。

  谭永军说,通过花大力气进行庭院改造,以前脏乱差的农民院子不见了,现在家家户户“门前有花,院里有菜”。人居环境整治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发展民俗民宿旅游。

  “未来,我们要打造方圆一公里的旅游区。”谭永军说,2020年计划打造美食区、休闲区、水上乐园游乐区等,改造一个2公里长的老河道,打上大坝,“上层养荷花,下层养鱼”,游客来了可以在水上乐园游玩,还可以垂钓。

  两年前的7月,在距离“杏花村”200多公里远的达西村,惠民夜市正式开市了,烤肉、凉皮、毛豆、羊杂碎、馕、土鸡(蛋)等特色产品应有尽有。当年的夜市销售额突破40万元。

  惠民夜市、馕商业街、风情园一条街……达西村村民在村集体带领下,拧成一股绳,积极探索二三产业发展,2018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08元,幸福感“满满的”。

  把特色民俗街搞得有声有色的,还有依干其村。该村特色民俗街两旁是美丽的两层别墅,门前种满桑树。“以前村民以种苹果为主,现在开始发展二三产业。村里36户特色别墅,争取一户一特色民俗,有的做餐饮、有的制作手工艺品、还有的养鸽子。” 80后的依干其村党支部书记艾克拜尔•吐尔洪说。

  绣花针尖,手工艺合作社助女性“撑起”半边天

  在达西村一间宽敞明亮的车间里,传来哒哒哒哒的缝纫机声,十几名女裁缝正在赶制新一批的校服,在她们身旁还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达西祖莱娅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32岁的祖丽胡玛•阿力甫。

图为达西祖莱娅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祖丽胡玛•阿力甫。孔庆玲 摄

图为达西祖莱娅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祖丽胡玛•阿力甫。孔庆玲 摄

  祖丽胡玛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妈妈,心灵手巧的她喜欢为女儿做各式各样的衣服,总是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的丈夫是达西村的返乡大学生买买提•帕尔哈提,嫁入达西村后,祖丽胡玛不甘于做一名全职家庭主妇,2016年6月,她在村集体鼓励支持下,挂牌成立了这家合作社。

  “我们合作社主要生产经营中小学校服、刺绣产品、旅游纪念品,像刺绣靠枕、手包、钱包等。” 别看这家合作社地儿不大,却为达西村和附近村镇的广大家庭妇女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图说:祖莱娅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员工正在制作校服。孔庆玲 摄

祖莱娅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员工正在制作校服。孔庆玲 摄

  据祖丽胡玛介绍,现在,除了28名在职妇女社员外,还有63名妇女居家工作。选择在家里工作,“既可以照顾好家庭,又可以实现创收。”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合作社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员工现在每个月保底工资1500元,多劳多得,最多的能拿到2500元。”

  合作社还会为社员安排免费培训,每年为周边的妇女安排两次培训,有特别远的地方的妇女想要学习技能,她们会专程赶过去上课。这两年已累计培训了数百人。

  达西村有带领姐妹们创业的祖丽胡玛,依干其村则有致力传承手工刺绣工艺的努尔曼古力•胡加木尼牙孜。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