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4)
时间:2019-07-15 20:1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好的生态,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人们“勉慕于仁义”,形成良好风尚。生态不好,就可能导致是非颠倒,正不压邪,“劣币驱逐良币”,让好人随波逐流,形成恶性循环。 政治生态是领导干部作风、政治生活状况和政治发展环境的综合反映。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总结管党治党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基础上,提出的重大举措和创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振聋发聩地指出:“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回顾党的历史,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态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充满生机活力,党和人民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如果生态恶化,就会弊病丛生,人心涣散,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严重损害。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制度利器,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得到增强,党内政治生态有了明显好转。 净化政治生态,选人用人导向至关紧要。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确立了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为正确选人用人、涵养良好政治生态指明了方向。要突出政治标准,把那些真正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干干净净、愿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坚决从干部队伍中清除出去。 政治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这些年党内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受到侵染,封建糟粕性质的官场文化、资产阶级庸俗政治文化在一些干部中间蔓延。要进行经常性的熏陶培育,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政治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时刻防范政治风险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保持忧患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深刻体现,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战略素质。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防范政治风险的高度,告诫全党要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我们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不断在化解危局困境、战胜风险挑战中推进事业发展的历史。 在所有风险中,政治风险居于突出位置,但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政治风险绝不限于政治领域,而是来自于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要坚持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是要提醒全党,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可以吃现成饭的所谓机遇,要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新形势下,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和安全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有的就是直接的、现实的、严峻的政治风险,有的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也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特别是及早识别、防范、化解“蝴蝶效应”、“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的冲击。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抓住要害、果断决策,避免各领域风险交叉感染,坚决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蔓延为政治性风险。发扬斗争精神,不当绅士当战士,敢于亮剑又善于亮剑,在大风大浪中提高斗争本领,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坚决防止和克服嗅不出敌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的政治麻痹症。 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