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守住一江清水 护好生态屏障(2)
时间:2019-07-15 14:0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家住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梅湾村的村民吴秋丽告诉记者,自从今年4月村里装上一体化净化槽后,村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之前我们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到固定的露天水池里,气味很大。现在有了净化槽,村里干净了,连我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回来都说好。”说起变化,吴秋丽很高兴。 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环境综合治理中心的古维芬介绍说,对相对集中的农户,眉山因地制宜选择一体化净化槽收集所有生活污水,通过缺氧、厌氧、好氧、沉淀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排放一级B标准。 “一体化净化槽安装方便、运行稳定、成本低廉,户均建设成本约8000元,建成后户均运行成本约每月3至5元。全村85%以上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这样从源头上确保了排入江河的水质达标,避免对长江造成污染。”古维芬表示。 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法治保障 在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中央,有一块石碑引人注目。上面刻的不是公园介绍,而是《眉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保护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的决定》。 2016年10月,眉山市人大常委会依据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表决通过这个决定,用地方立法的形式护航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确保清水东流。 不仅如此,眉山市人大常委会还颁布地方法规——《眉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全面规范整治5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36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坚持用法治方式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护牢群众水缸子。 不仅是眉山,四川各级人大常委会都在积极探索完善水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制度,为守护长江清水绿岸主动作为。 沱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区,以不到全省4%的水资源量,承载了全省25%以上的人口和30%以上的GDP,是全省城镇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同时,沱江也曾经是四川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省级人大在跨地区、跨流域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出台了《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的立法工作自2017年11月正式启动以来,条例草案历经21次修改,突出生态保护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设计,经过常委会三次审议后通过,为全面改善和保护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依法打赢碧水保卫战,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去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特别是涉及水环境的问题整改为重点,专门增加一次执法检查,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分赴自贡、德阳等地开展检查,对发现的13个突出问题,列出清单,转交省政府和相关市州进行整改并跟踪落实。 与此同时,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过程中,各级人大代表也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走在风景如画的宜宾南溪区环长江景观带上,宜宾市人大代表徐雪梅对记者说,2018年,她参加宜宾市人代会时,提交了《关于调研长江两岸生态治理工作的建议》。她在其中提出,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长江两岸生态治理情况进行调研,促进翠屏、临港和南溪三区同步推进长江两岸生态综合治理,努力实现同步建设、同步完工,尽快建成翠屏-临港-南溪的第一生态环线,加快构筑长江生态屏障。 “这份建议后来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当时给我的反馈是,相关部门会抓紧推进长江两岸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如今,第一生态环线已经顺利完工,翠屏、临港和南溪三区的老百姓正同时享受着这样的青山绿水。”徐雪梅高兴地说。 “近两年来,四川全境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早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愿景。”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晓春表示。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15日 04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