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996:我宁可不婚不育不买房,也不要拼命(3)
时间:2019-04-16 00:14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耐人寻味的是,“五一”国际劳动节马上来临,这个节日正是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而来,此时中国社会却掀起“996”讨论,令人有时光错乱之感。 回顾中国的工时制度,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一周工作6天,只有星期天才能休息,但这一天反而要做很多事,“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是当时的流行说法。 到1994年,国家施行“大小礼拜制”,每隔一周休息两天。休息两天那周为“大礼拜”,而只休一天那周为“小礼拜”。“大礼拜”刚实施时,很多职工周六跑去单位上班,却发现当天休息。 到1995年,“双休日”出现,中国正式实行5天工作制,即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双休日制度实施20多年后的今天,“996”工作制的流行让人恍惚有种“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年轻人健身资料图。 泱波 摄 “996”不该也不可能成为一种潮流 令人忧虑的是,“996”工作制似乎有着从互联网企业向各个行业蔓延的趋势。很多人担心,如果“996”成为一个行业的潜规则甚至明规则,个人除了跨界外就难逃加班的命运,就这样裹挟着沦为“过劳一代”。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黄伟认为,从更深层次分析,“996”的背后是互联网发展初级阶段红利下降后,互联网公司出于节约人力成本的考虑,更加强调单个人力资本的产出价值。 “之所以现在部分企业推行996,主要还是因为行业竞争压力大,想以此提高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996”工作制明显违法劳动法。 根据规定,法定工时是一天工作 8 小时,平均每周工时不超过 40 小时;加班上限为一天 3 小时及一个月 36 小时。 “996属于过度超时加班,侵害劳动者的休息权,即使给钱也是违法的,这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是不能接受的。”苏海南说,“尽管目前在某些特定岗位实施996有现实需要和可能,如IT行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及研发人员(其中后者也应征得其同意并额外付酬),但普遍性、制度性实施是行不通的。” 在苏海南看来,80后、90后日渐成为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更加关注工作生活平衡,维权意识也高,在这种背景下如普遍推行“996”,一是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二是损害了企业应有的人文关怀,三是背离了劳动者和社会的心理预期,肯定会引发众怒,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王珂表示,虽然“996”工作制短期会为企业节省开支,但是长久下来反而影响员工为企业做出真正有创造力的成绩。人跟机器的不同就在于人有想法有感受有创造力,但人的创造力不是来自于日复一日机械式的工作。 “通过牺牲员工健康和休息,迫使员工超时工作最大限度产出来换取企业发展的做法是竭泽而渔,”苏海南建议,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工时制度安排要合法化、人性化,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改善管理,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同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应受访者要求,部分受访者为化名)(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各地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综述
- 下一篇:新华微评: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