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水塔”清水永流(2)
时间:2019-07-15 07:4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针对湟源县污水处理厂所处寒带地区生化污泥生物活性低、进水水质波动大且前端未设调节池、超负荷运行及高原缺氧等问题,提标改造项目团队找准问题根源,各个击破,处理厂出水水质由改造前的一级A标准达到准IV类标准。李克非表示,团队还将继续探索适合高寒高海拔地区污水处理厂原位提质增效运行管理模式,为今后全省污水厂提质增效改造提供借鉴和示范。 截至目前,青海省建成污水处理厂52座,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全省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0万吨/日,并建成污水管网1311公里。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精准治污更具靶向性。针对高原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处理效果不佳和农村分散式污水收集难、处理难及高原水生态系统脆弱、水体自净功能弱等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青海省在果洛州拉加镇和海北州西海镇、祁连县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示范工程,科学排污治污,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区域管护 推动共治共建 “雪豹、金钱豹、棕熊等动物被拍到的次数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乡长、生态保护站副站长旦珍文秀说,昂赛乡已全面覆盖野生动物社区监测网,每3个月利用红外相机拍摄照片达10余万张,从2017年底至2018年7月份,共识别24只雪豹和7只金钱豹个体,有力地佐证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事实。 2016年,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三江源地区设立,目标是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全新生态保护体制。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设置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并逐步实现“一户一岗”,管护员优先从贫困户中选择,每户一名,培训上岗后按月发放报酬,年终进行考核。 旦珍文秀介绍,昂赛乡全乡都被划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全乡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新型牧区垃圾处理机制处理垃圾,管护员突出对乡村干道、居民聚居点开展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和治理。“他们每15天集中巡护一次,且每天都要对自己负责环境区内的山、水、林、草、湖开展巡护工作。乡里还特别成立了马队和摩托车队,更方便管护员到不通路的地方进行巡护。” 昂赛乡热情村54岁的牧民乐尕于2016年6月份加入生态管护员队伍,戴上了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的红色袖章。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徒步巡视山林,守护家乡的生态环境。 自2015年以来,杂多县政府还联合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建立昂赛工作站,开展包括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反盗猎巡护、国家公园管护员培训及自然体验等项目,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园试点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牧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其效果正逐步显现。”长江源园区管委会综合部部长罗松战德介绍,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共有1.7万多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珍稀鸟类来作客
- 下一篇:历时8年联合攻关 “超级创可贴”研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