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圆满闭幕,以音乐阐释(2)
时间:2019-04-15 23:12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是呼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实《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的重要举措,是打造深圳国际文化名片的一次全新创举。在此前发布的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中,深圳歌剧院、深圳音乐学院等一批重大文体设施凝聚了深圳人深情的期盼;而本季音乐季也积极助力深圳“全球城市”的新定位,构建以深圳为起点的音乐“新丝路”,继续提升城市软实力。 “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执委会副主任韩望喜表示,深圳这座城市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血脉里流淌着音乐的旋律。原创和创新是音乐季有别于其他艺术节的亮点,也是作为深圳城市文化特色的体现。 在今年音乐季中,无论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联合众多作曲家为深圳“量身定做”、由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原创音乐会,还是音乐季委约泰国作曲家庞那荣创作的《未来之光》,亦或是音乐季的品牌音乐会“梅兰竹菊”,无不体现着原创是音乐发展的灵魂。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艺术家特别是年轻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更凝聚了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共通情感,弘扬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国家交响乐团演绎以深圳为主题的原创音乐 △“梅兰竹菊”音乐会 “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的创意还体现在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上。粤剧作品的创新表达、打击乐与京剧的跨界融合、斯洛文尼亚的交响狂欢、波兰艺术家的摇滚肖邦等等,都在古典、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以年轻人喜爱的现代化表达方式来呈现,让艺术在深圳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台湾朱宗庆打击乐团《木兰》 受邀参演音乐季的艺术家也以自己的无穷创意,对“一带一路”的概念进行了多样化的表达。来自越南、格鲁吉亚、俄罗斯、卡塔尔、泰国、印尼、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印度、波兰等沿线国家的音乐家,充分展示了他们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艺术。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则用自己的音乐形式来体现对“一带一路”的理解——法籍钢琴大师卡萨利斯通过改编和创作,将25个沿线国家的音乐串联成一幅丝路画卷;美国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返场时演奏了叶小纲《广东组曲》,对中国艺术的渊源和关联作出自己的思考。 △格里米内利与意大利爱乐独奏家乐团 △法籍钢琴大师卡萨利斯 服务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古老的粤剧是萦绕湾区人耳际的乡音,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月29日、30日,更新版《百花亭赠剑》在深圳保利剧院上演,这是香港艺术节与2019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联合制作出品的作品,两天内吸引了大批各地乐迷前来欣赏,凸显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深港两地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紧密交流合作。 △更新版《百花亭赠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今年1月召开的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列出的首要工作,也是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正以人文合作为纽带铺设一条交流互鉴之路,努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新格局。 2019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无论是在开幕音乐会、还是板块设置上,都有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家的参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音乐季执委会副主任张合运表示,深圳毗邻港澳,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带当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文化、旅游、体育,特别是文化,在大湾区背景下需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管是一国两制,但我们是一家人,这种文化交流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