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喜平:深刻理解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理念(2)
时间:2019-07-14 12:34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纲要》开门见山,强调经济建设必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速增长模式与实践的变化不相协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的弊端日益显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理念的转变反映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转型。 新时代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纲要》形象化表述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国经济必然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转化。《纲要》指出,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但是转型过程并不容易。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充分认识“三个没有改变”。一是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二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三是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总体而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确立了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转型目标,那就是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促使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三、从体制创新到制度坚持,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纲要》详细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逐步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论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遵循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没有否定二者的相互作用。形成市场和政府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创新。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贯穿着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根基准线。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无论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坚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体制创新要以制度坚持为根本依据,而为了更好的制度坚持必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深化体制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从经济体制创新到制度坚持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尤其要正确对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纲要》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论述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体制创新,也表明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这种对制度坚持的底气,既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也根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自信。从体制创新到制度坚持,不仅是我们党对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深刻认识,也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自信。 四、从需求调控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彰显经济发展与经济工作主线 《纲要》强调:“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为何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问题倒逼而成。过去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以“投资、出口、消费”的需求侧为调控导向。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推出了“四万亿计划”经济刺激计划,然而供需矛盾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需求侧管理调控的后遗症随着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放缓而不断显现,出现产能过剩、杠杆率过高等问题。二是摆脱路径依赖之需。经济“脱实向虚”减弱了需求侧管理的效用,受外需疲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单纯的需求侧管理遇到瓶颈。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另外,世界经济结构也正在进行调整,我国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从供给侧发力,找准自身发展的定位。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把“戒尺”还给老师,还需一份“使用说明书”
- 下一篇: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