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6城跻身“万亿俱乐部”,福州、济南、西安急了(2)
时间:2019-07-14 10:5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万亿GDP城市的分布验证了这种理论。16城中,11个城市集聚在三大城市群。成都、重庆、长沙、武汉和郑州,则是成渝、长江中游和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城市。 “国家竞争更多表现为城市竞争,并且越来越演化为城市群竞争。在这种格局中,中心城市或龙头城市起着带头作用。因此,万亿GDP城市的崛起至关重要。”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万亿GDP城市和区域实力有密切联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苏南地区万亿城市多,有苏州、南京、无锡等城市,它们的发展跟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的溢出效应密切相关。同样,佛山、东莞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珠三角一带的产业链带动。 “东部地区依然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东部率先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张可云通过万亿GDP城市分布,发现这个特征非常明显。 不过,这个格局正在悄然改变。陈耀认为,近些年中西部的发展势头相对较快,“这些年经济增速最快的几个省,前几名都在西部。投资增速最快的在中部地区,因为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在逐渐凸现,比如交通便捷、内部市场大等,中部几个省的经济份额在不断提高。” 以武汉为例,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基础条件好,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和传统制造业,在2014年成为万亿GDP城市。但武汉的地位曾一度被弱化。彭智敏回忆,改革开放前30年,相比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武汉的地位在不断下降。2004年,国家实行“中部崛起”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武汉新一轮发展。目前,武汉自身实力不断恢复,区位和资源优势在逐渐显现。 接受采访的多位区域问题专家都提到,万亿GDP城市中,东北缺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北地区的衰落程度,东北地区的城市集聚规模不大,带动作用有限,是东北地区在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张可云说。 “区域基础如果没有发展起来,中心城市也很难发展。”胡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陈耀进一步解释,从发展经济学来看,发展就是结构演进的结果,包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需求结构等。东北不少城市基础不错,但是城市的结构几乎没有变化,造成了城市的衰退、人口净流出、企业和投资人不断“撤退”,不能吸引要素资源进来,发展就会越来越困难。 省会城市崛起 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近些年发展亮眼,成为万亿城市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2008年前内地城市GDP排名中,武汉、成都分别排在第13、14位,郑州和长沙排在第22、23名,西安更是落在30名以外。
而2018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和成都的GDP排名上升到了第8、9位,GDP增速均超过8%,赶超杭州、无锡、青岛、佛山和宁波。长沙GDP增速为 8.5%,上升到第13名,郑州排名第16位,西安的经济总量也进入全国前20强。 彭智敏观察,近些年,中西部诸多省份都在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提高首位度,这正在成为中西部一些地方发展的策略。 以今年刚进入“万亿GDP俱乐部”的郑州为例,虽然拥有很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但一直以重工业为支柱的郑州在过去发展并不起眼。 但是近几年,郑州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发展提速。2016年,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发改委在同一年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到:把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群竞争的首要突破口,强化郑州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 2011年,郑州引入富士康,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转折点。随后华为、中兴、OPPO、魅族等厂商落户郑州,形成产业集群。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大幅增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郑州的主导产业之一。 2018年,郑州市外贸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占全省总额的70%以上,位居中部6省省会城市的第一位。“原来郑州外贸(水平)处于中间偏后,现在在中部区域遥遥领先,原因是举全省之力发展,还抓住了重大的机遇和项目。”彭智敏分析。 郑州在省内没有竞争对手,城市首位度极高。2018年,郑州GDP达10143.3亿元,而排名第二的洛阳,GDP只有4000多亿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