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探极:极地科考中国Style(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双龙探极:极地科考中国Style(2)

  2019年5月23日晚至24日上午,“雪龙2”号进行了首次大考。来自建设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船级社、中船集团七〇八所和工程监理单位的相关人员,对其开展倾斜试验。通过安放试验用压铁、综合测试验现场风速等因素,检验船舶的重要技术参数,经测定,“雪龙2”号重心和稳性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5月31日开始,“雪龙2”号扬帆起航向东海海域进发,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试航。

  相关试验严格按照《极地科考破冰船航行试验大纲》的要求,对46个大系统和200多台套设备进行了试航验收,最终圆满完成了计划测试内容,成功获取了”雪龙2”号在海上实际航行的各项性能指标。具体项目包括:船舶操纵性能试验、电力推进系统试验、无人机舱和智能机舱试验、舱室振动噪声测量试验、水下辐射噪声测量和部分科考系统和实验室功能等试验。

  试航测试数据表明,“雪龙2”号设计和建造非常成功,其安全性、操纵性和环境舒适性全面达到并优于建设目标要求,船舶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雪龙2”号在试航中的表现,吴刚大加赞赏,他特别强调其在航行中表现出的优异性能。

  一是航速。除了确保单台主机经济航速达到12节,其最大航速可达到并突破18节。

  二是灵活机动性。除了能够双向航行、原地回转、迅速紧急停船外,“雪龙2”号还能在海上平移;能在15节航速下,以不到200米的直径、小于20度的拐角,迅速掉头。

  三是浮态控制。由于空船重量重心和浮态控制得好,“雪龙2”号实现了零压载水出港的完美配载,比原定设计载荷多出约420吨。这意味着它可以运载更多货物,如果用来装燃油,能使船的续航能力增加约4800海里,使得新船续航力接近2.5万海里。

  ④任重道远 磨砺成长

  作为中国极地科考的“新兵”,通过常规试航、刚刚交付的“雪龙2”号接下来还面临检验船上科考设备的科考试航和考验极地航行能力的破冰试航。

  据了解,“雪龙2”号交付后,正式进入中国极地考察序列,随后将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备战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展的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届时,“雪龙2”号将与“雪龙”号一起组成阵容空前的中国极地科考编队,共同奔赴南极,极地科考中国Style将吸引世界目光,为人类认识极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雪龙”也将在科考实战中磨砺成长。

  科技进步永无止境,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任重道远。“双龙探极”构建的极地科考新格局是中国船舶工业科技进步和极地科考事业发展的新起点。“雪龙2”号还未踏上极地征途,吴刚团队的新使命已经开始,他们被赋予了研制重型破冰船的任务。这将是“雪龙2”号升级版,在破冰能力方面,可以凿破约3米厚的强冰,具备极区全天候的航行能力。其研制成功将意味着中国科考队员可实现不论冬夏、无障碍进入极地。

  为了给重型破冰船研制积累数据,吴刚和团队在“雪龙2”号建造阶段就已经着手准备。他们在“雪龙2”号船体上布放了百余个应力监测传感器,以便收集极地海冰的数据,做到对相关情况的精细了解。不仅要广泛搜集数据,而且还要实现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自主完成国际先进水平重型破冰船研制的使命。

  在“雪龙2”号研制过程中,吴刚和团队深刻体会到高端硬件装备不足之苦。由于国内没有“冰池”,设计“雪龙2”号时,所有相关试验都必须到国外做,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还难以按照自己的意图改进。他提出,重型破冰船研制要突破上述制约因素,建造中国自己的“冰池”,这是中国迈向造船强国必须突破的“瓶颈”。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