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主校区开工 2021年建成(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医疗中心 >

西湖大学主校区开工 2021年建成(2)

  2018年4月17日,这一天对于杭州职员陈先生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女儿10岁生日,此前抽中的新股涨停。就在当天,他又在报纸上看到了西湖大学新增捐赠人的新闻。

  三件事摆在面前,陈先生做了个决定。他询问女儿:“爸爸今年不送你别的生日礼物了,以你的名义给西湖大学捐一笔钱好不好?”陈先生回忆,刚满10岁的女儿带着稚气对他说:“好呀。”

  当天陈先生转手了那只新股,自己又添了些钱,凑了10417元,捐给了西湖教育基金会,“这个数字包含了女儿的生日和年龄”。

  去年10月20日,陈先生一家三口被邀请参加西湖大学成立仪式,并参演了西湖教育基金会的微电影宣传片。

  ■ 对话

  “我们不害怕筹资面对的困难”

  新京报:根据预算,西湖大学要筹集200亿-250亿元的永续资金池,目前进展如何?

  刘旻昊:现在收到的社会各界协议捐赠超过43亿元,我们计划用8到10年时间建立一个200亿-250亿元规模的永续资金池,确保大学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新京报:资金主要来源于哪里?

  刘旻昊:西湖大学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四方面。第一块是政府资助,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政府在土地划拨、校舍建设、科研方面的支持力度都很大;第二块是西湖教育基金会募集的捐赠。作为举办者,基金会是学校主要支持者,提供学校运行经费、教职工薪酬福利待遇等;第三块是未来招收本科生后的学费收入;第四块是竞争性科研经费及人才政策支持经费等渠道。

  新京报:西湖大学对于捐赠人会有什么回报?

  刘旻昊:基金会办大学的一个创新之处在于机制。西湖大学的机制是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基金会可以提名推荐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校董会成员。所有的创始捐赠人都是学校的董事或荣誉校董。

  学校会在校史里完整记录他们的捐赠过程和捐赠故事,并在捐赠墙刻上捐赠人的名字。学校每个月还会给捐赠人发送西湖大学的报告,并定期举办开放日,邀请捐赠人进校参观。

  新京报:基金会办大学是一种探索,筹资工作并不容易,有没有害怕过失败?

  刘旻昊:我们不害怕筹资时面对的困难。创新和探索是需要多尝试的。我以前做科研时常说,没有不好的结果,负结果也是好结果,至少它排除了一种可能性。一共100条路,你把99条都试错排除了,那剩下的就一定是正确的路。做了科研就不那么怕失败了,不行就换一种方法,重新试过。每次和捐赠人谈,我发现西湖大学认可度很高,这种良好的口碑对我的筹资工作也助力不少。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