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随机性被推翻? 放心吧,上帝依然掷骰子(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量子力学随机性被推翻? 放心吧,上帝依然掷骰子(2)

  研究人员使用的量子系统要比原子大得多,由超导材料制成的线缆构成,有时被称作“人造原子”,因为它们具有离散的量子能态,类似于真实原子中的电子态。能态之间的跃迁可以通过吸收或者释放一个光子诱导出来,就跟原子中的电子跃迁一样。

  有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可能还能应用于量子计算纠错方面。不过,实验结果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任何实际应用上,而事关我们对量子力学体系的认识。

  薛定谔的猫如何得救

  通过正确的监测,可以观测到一种预警信号并采取行动

  薛定谔的猫悖论,阐释了量子物理中“叠加”的概念(即相反的两种状态可以同时存在)和不可预测性:一只猫被放在一个密封的盒子中,盒子里有一个放射源,还有一种毒药。若放射性物质有一个原子发生衰变,就会释放毒药。量子物理的叠加理论认为,在有人打开这个盒子之前,其中的猫既是活的,又是死的,即处于两种状态的叠加态。一旦打开盒子、观察到了猫的死活,其量子态就会立即改变,变成“死”或“活”中的一种。

  耶鲁大学的研究表明,量子跃迁时能够观测到一种预警信号,这就使得薛定谔那只生死未卜的猫有救了。

  由于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只知道它衰变的几率,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如果原子核衰变,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氰化物气体,猫就会被毒死。

  如果物理学家不揭开密室的盖子,则猫是死是活的状态就不确定,处于一种既死又活的叠加态。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猫是死还是活。这样就使得微观的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的不确定原理。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使用的是一种间接的观察方式,这个技术也正是量子信息领域目前广泛应用的“弱测量”方法,不会扰动被观察对象。研究人员认为,一个粒子的跃迁,既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突然,也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随机,量子态的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确定性而非随机性。理论上,通过正确的监测,可以确定地发现即将来临的灾难预警,并在灾难发生之前采取行动,在预测到原子核衰变的那一瞬间,移开毒药瓶,于是薛定谔的猫得救了。米涅夫说:“原子的量子跃迁有点类似于火山喷发。从长远来看,它们是完全不可预测的。尽管如此,通过正确的监测,我们可以准确获得即将发生的灾难的预警,并在灾害发生之前对其采取行动。”

  量子力学根基没有受到影响

  论文里明确说明实验结果与量子力学理论符合得很好

  根据冯·诺依曼的总结,量子力学有两个基本的过程,一个是按照薛定谔方程确定性地演化,另一个是因为测量导致的量子叠加态随机塌缩。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核心方程,它是确定性的,跟随机性无关。那么量子力学的随机性只来自于测量。

  这个测量随机性正是让爱因斯坦无法理解的地方,他用了“上帝不会掷骰子”这个比喻来反对测量随机性。但无数的实验证实,直接测量一个量子叠加态,它的结果就是随机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诞生了量子力学多个诠释,其中主流的三个诠释为哥本哈根诠释、多世界诠释和一致历史诠释。

  哥本哈根诠释认为,测量会导致量子态塌缩,即量子态瞬间被破坏,随机跌到一个本征态上;多世界诠释认为,每一次测量就是世界的一次分裂,所有本征态的结果都存在,只是互相完全独立,干扰不到对方,我们只是随机地在某一个世界当中;一致历史诠释引入了量子退相干过程,解决了从叠加态到经典概率分布的问题。但是在选择哪个经典概率上,还是回到了哥本哈根诠释和多世界诠释的争论。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些诠释预言了同样的物理结果,相互之间不可证伪,那么物理意义就是等价的,所以学术界还是主要采用哥本哈根诠释,即用塌缩这个词代表测量量子态的随机性。

  “耶鲁学者的实验并没有影响到量子力学的根基,即量子力学内在的不确定性。”李传锋表示,量子跃迁对于波函数本身来说是确定的,就像一个骰子,很确定它不可能掷出7点来一样。波函数能够计算出处于量子态的粒子概率云是如何演化的,但一旦涉及测量问题,薛定谔方程就解决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计算粒子的概率,如位置概率、动量概率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