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里品诗香(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时间:2019-04-06 06:59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芙蓉楼里品诗香(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④ ⑤ ⑥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200多年前,王昌龄和辛渐登芙蓉楼畅谈挥别。 芙蓉楼究竟在江苏镇江还是湖南古黔阳?今日仍有争论。但时光飞度,芙蓉楼的意义早已超出一城一楼。让我们走进不同的芙蓉楼,赏景色的同时,追忆前人光明磊落之风,感悟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湖南洪江市 少伯遗风遍古城 本报记者 王云娜 雪峰山脚,伫立着一座古朴雅致的江南庭院。信步其间,亭台楼阁错落,参天古树环绕,山水掩映成趣。这里便是位于湖南省洪江市的芙蓉楼古建筑群(图⑤,本报记者王云娜摄)。 王昌龄,字少伯,唐开元年间左迁任龙标县尉。洪江市,即唐代龙标县。宋代起改名为黔阳。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每个角落都有王昌龄的故事。 芙蓉楼群护以石栏,临江有一处码头。古代水运发达,宾客前来,至此下船,踩石上岸,便达庭院正门——龙标胜迹门。 这是一座由青砖砌成的拱门,门坊高高耸立,上有5幅水墨“泥塑”。正中一幅“王少伯送客图”,气势恢宏;四周春夏秋冬图,山水鸟兽神态逼真。画作采用“堆塑”工艺,原材料中含有当地盛产的桐油,泥塑防虫防腐,经得住风吹雨淋,保存较为完好。 令人称奇的地方还有两处:门坊高近三丈,面向码头倾斜二尺八寸,倾斜度超过了意大利比萨斜塔。此门几百年来屹立不倒,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史上的奇迹;与通用指南针相反,门楣正中的指南针却是上南下北,为何会如此?至今仍是个谜。 “龙标胜迹门是个标志,旧时行船,看到此门,便知是到县城了。”洪江市芙蓉楼管理所原所长李慧仁说。 穿过龙标胜迹门,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道右行,便是芙蓉楼主楼。飞檐翘角、重檐青瓦,这座木质结构的小楼共两层,全楼48块门窗,精雕细刻,灵动婉约。 定睛一看,门上悬挂的“芙蓉楼”三个大字熠熠生辉,其中的“楼”字与简体字不一样,是由“木”“田”“安”三个字组成——“木”用来建房子,“田”可以种粮食,“安”代表着家,“安”下面的“女”字,意味着家有贤妻。有房子住、有粮食吃、有贤妻持家,便能够安居乐业。 走进楼内,挂有一幅王昌龄画像,画中人身着红袍官服,双手托起诗卷,清瘦矍铄。王昌龄任龙标县尉期间,亲民爱民,深得民心,百姓敬称为“仙尉”。 出芙蓉楼,便是小巧玲珑的芙蓉池。虽为池,其中之水却永远灌不满。原来,地下为溶洞群,直通河底,芙蓉池就像一个漏斗,无论注入多少水,都会汩汩流进溶洞暗流。 “人们都说,池中住着一位芙蓉仙子,常与王昌龄月下对歌呢。”洪江市委宣传部退休干部杨志镍说。 古城最高点钟鼓楼旁城墙边,有一棵千年古樟树,相传为王昌龄亲手栽种。历经千年风霜雨雪,这棵树依旧枝繁叶茂。 江苏镇江 玉壶冰心芙蓉楼 本报记者 姚雪青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诗句及其所蕴含的“做人要光明磊落,表里澄澈;为官应内清外润、廉洁奉公”的深意,令芙蓉楼名扬天下、蜚声古今。 江苏镇江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图⑥,资料图片),为东晋刺史王恭建于京口月华山西北,在清道光年间毁于战火。在历史上的繁盛时期,依山傍水、瑰丽宽敞的芙蓉楼也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登楼眺望,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吟诗作赋,远山近水、天地壮阔。北宋曾彦和《润州类集序》曾提及:“京口……江山清绝,襟吴带楚。芙蓉名楼,甘露表寺。幽赏丽观,不出城市。” 镇江于1992年复建芙蓉楼,坐落在金山西侧一泉公园内,占地近1000平方米,由芙蓉楼、冰心榭、掬月亭及3座石塔组成。 现在我们看到的芙蓉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仿古建筑。楼内可见大型壁画群,包括《千秋江山图》《平明送客图》《芙楼话雨》《王昌龄送辛渐诗意图》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