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2)
时间:2019-07-09 08:39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着眼于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出来的。从世界范围看,在现代化过程中,乡村往往要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和重生。有的国家由于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不仅乡村和乡村经济走向凋敝,而且工业化和城镇化也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大国能够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问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很多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我们正在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我国干好乡村振兴事业,本身就是对全球的重大贡献。 二、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40年前,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今天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还是要靠深化改革。《摘编》第二、三部分,分别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题,收入了习近平同志关于紧扣城乡关系重塑对城乡改革作出统筹谋划,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的相关论述。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机制还存在缺陷,无论是进城还是下乡,渠道还没有完全打通,要素还存在不平等交换。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之路。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促进城乡融合,必须要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建设,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一项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任务,并对如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要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政策要求:第一,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也是农村最大的制度;第二,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这集中体现在农民家庭是集体土地承包经营的法定主体,这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根本,也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第三,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这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键。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王毅:希望波兰珍惜中方信任,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 下一篇:返乡创业雁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