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新电站早日点亮棉兰老岛”(2)
时间:2019-07-09 06:0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立波顿村和马斯利浦村位于电站附近的小丘陵上,当地村民不少都是椰农。以前,他们种的椰子大部分只能在周边村子售卖,或者卖给伊利甘市的批发商,价格只有5到10菲律宾比索。电站开工建设后,椰农们看准了项目工地上人流量大的商机,纷纷将椰子送到电站生活区门口售卖,一个椰子可以卖到20菲律宾比索,销量也不错。村民艾尔尼说:“电站就像一块糖,把附近的椰农都吸引了过来。” 如今,电站生活区门口的小市场越发热闹了,椰子、西瓜、香蕉、芒果,甚至蔬菜和海鲜都有,当地村民的生活因为电站这块“糖”变得更加甜蜜。 李安峰说,项目开工近4年来,雇用菲律宾员工超过8000人次,有时还面向棉兰老岛全岛范围招聘。负责为项目招工的劳务中介也因为“招聘菲方劳工太频繁”,从伊利甘总部特地分出一个办公室常驻项目工地。 北拉瑙省人约瑟夫最初在项目上只是一个清洁工,在项目组织的培训和中国同事的帮助下,他成功掌握了焊工技术,日薪从最初不到400菲律宾比索涨到了1600菲律宾比索左右。他告诉本报记者,菲律宾焊工资格证考核分为两次,一次是政府组织的菲律宾标准考核,一次是所在工地组织的美国标准考核。电站项目不仅为工地上的菲方焊工组织培训,还指导他们参加焊工资格证考核。近4年来,项目至少培训了200名专业焊工。“在中国企业工作的经历证明,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任何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任何梦想都有被点亮的可能。”约瑟夫说。 此外,木工、钢筋工等工种的培训也卓有成效。当地劳工市场反映,从电站项目走出来的工人,不仅技能高超,而且施工理念、组织能力都明显高于当地水平,在劳工市场上颇为“吃香”。 在爱德华·萨姆森看来,这座电站“不仅仅是一次商业合作,更是菲中友谊的见证”,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驱走黑暗的光明,还有照亮未来的希望。 (本报菲律宾考斯瓦根电) 本报赴菲律宾特派记者 赵益普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美方加征关税“几乎伤害了所有人”
- 下一篇:一群“新村干” 带活“老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