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调研看中国改革形势(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从基层调研看中国改革形势(2)

  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用改革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以来,一系列“痛点”“难点”逐一突破,为中国发展破除前进障碍。

  “借”开放之势 “强”改革引擎

  6月30日,中国宣布外资进入船舶代理、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油气勘探开发等限制将进一步放宽或取消。继2018年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63条减至48条后,2019年版负面清单进一步压减至40条。

  “通过取消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引入更多市场主体包括外资参与国内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将增强市场活跃度,营造公平开放的准入环境。”BP中国董事长兼总裁杨筱萍说,时隔一年再次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让外资企业看到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深受鼓舞。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法宝。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随着一系列开放新举措的推进,中国营商环境建设加快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推进。

  13.5%、18.8%、22.5%——今年前5个月,云南、重庆、四川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均达两位数以上,远高于全国4.1%的整体增幅。

  依托共建“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曾经相对闭塞的西部,从开放末梢站上前沿,在开放舞台上焕发勃勃生机。

  “云南省今年将继续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推动实现口岸各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持续压缩口岸货物通关时间。”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余蜀昆说。

  放眼全国,通过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各地不断为自身赢来更多发展空间、发展机遇和发展动能:

  在东部,辉瑞普强全球总部在上海揭牌,跨国药企首次在中国设立全球总部。

  总部经济的“辐射效应”、优化营商环境的“磁场效应”、365天的“进博效应”发力,今年前4个月,上海新设外资项目、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同比增长均超过20%,持续成为全球投资热土。

  在中部,依托自贸试验区平台,湖北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吸引2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

  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动经贸谈判……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以开放倒逼改革,用改革激发创新,中华大地上,一曲改革的时代强音正在奏响,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坚定、不断前行。(记者安蓓、申铖、胡旭、何宗渝、浦超)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