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省,70年经济增长了600倍
时间:2019-07-04 23:44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一条河、一本书、一碗面、一部剧、一座山。 这是人们认识甘肃的秘钥。 涛涛黄河从省会兰州穿城而过,发行超20亿册的《读者》杂志在甘肃诞生,香喷喷的兰州牛肉面已经卖到全世界,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40年常演常新,巍巍祁连山滋养了河西走廊绿洲的人民。 乘坐飞机去甘肃,透过窗向下看,不少区域是荒山土岗、低丘缓坡,有的地方则是沟壑纵横、荒山土岭。难寻绿色。 身处中国大西北,也因此有“陇中苦瘠甲天下”的说法。 经历70年发展,穷困的陇中,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581万人 甘肃的发展,是一个与贫困做斗争的过程。 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甘肃的贫困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大、多、深。即,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苦程度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甘肃农村贫困人口达1254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75%。 可谓,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 1982年,国家开展“三西”建设,实施区域性扶贫开发,其中就包括甘肃的河西地区和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 对甘肃而言,脱贫任务艰巨繁重。全省86个县中,58个被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省定插花型贫困县还有17个。 十八大以后,甘肃向脱贫攻坚发起了最后冲锋。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曾前往甘肃临洮县采访脱贫情况,当地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探索出“政府+金融+企业+合作组织+贫困户+保险”的“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 甘肃还建立了省级领导干部包抓深度贫困县制度。甘肃省委书记林铎负责联系帮扶东乡县,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负责联系帮扶宕昌县。 截至2018年末,甘肃全省累计减贫581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11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3.2%下降到5.6%。 林铎说,现在是脱贫攻坚最吃劲儿的时候,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56亿亩 甘肃的发展,还是一场与风沙的战斗。 甘肃处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中心地带,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但恰恰又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这个屏障可以概括为“三阻一涵养”。 三阻,一是阻止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会合;二是阻挡沙漠隔断河西走廊;三是阻隔整个沙漠向青藏高原南侵。一涵养,是涵养长江、黄河和河西走廊三条内陆河的水源。
国是直通车 张文绞 摄 甘肃武威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为了阻隔两大沙漠会合,当地人每年都要去植树种草,以确保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2018年曾探访民勤万亩胡杨林。当地人说,在民勤,每一平方米的绿地增长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特别是风口,种活一棵树、一棵草都非常不容易。 在民勤老虎口大规模综合治沙造林处,展板上写着:全县采用“稻草沙障+梭梭+人工补播草种”方式,先后完成了绿洲北线、西线的青土湖、西大河、昌宁西沙窝等沙患严重区域的治理,有效阻隔了两大沙漠合拢。 甘肃土地沙化、荒漠化程度深,新中国成立前夕森林覆盖率只有2.6%,经过70年努力,现在已经达到了11.33%。 据不完全统计,70年来甘肃全省完成造林1.56亿亩。今年3月份,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三代人用38年,在沙漠边缘完成了治沙造林21.7万亩。 压草、打格、种梭梭,民勤人觉得,守住生态屏障才会有发展。 600倍 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时间,中国大西北的一柄“玉如意”发生了沧桑巨变。 2018年甘肃全省实现GDP超过8200亿元,较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600多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是1957年的157倍,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59倍。
国是直通车 张文绞 摄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更富裕。 如果说原来可能还有人住在黄土窑洞中,今天甘肃家家户户已经住进了砖瓦房。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了33.8平方米和31.4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超过33辆。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