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热血青春在扶贫路上闪光(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让热血青春在扶贫路上闪光(2)

  他和援甘干部们一起组织了“万名津门市民游甘南”“九色甘南,多彩迭部”的文化旅游宣传推介等系列活动,让旅游成为津甘人民心手相牵的纽带。去年7月“兰洽会”上,迭部县与天津一家公司签订了总投资3000万元的精准扶贫旅游营地项目。迭部县农特产品旗舰店也以藏式独特风格亮相津门。

  “在数不清多少次的跑腿、对接、沟通中,我成了津甘两地干部群众口中的迭部旅游代言人。”罗思维笑着说,最让他高兴的是,在天津援甘人的帮助下,甘肃很多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今年天津市河东区又拿出20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当地光伏扶贫产业,仅仅这一项就让22个村的1636户贫困户受益。

  扶贫先扶智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天津援青教师董瑞庚工作的地方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用他的话说,“那里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可在他看来,那个高寒缺氧的地方,也在一点一滴地塑造着援青人的灵魂和价值。

  黄南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是藏、蒙、土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农牧业区,那里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基础教育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直到今天,很多牧民还住在高海拔的大山深处,靠捡拾的牛粪作为燃料。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可让他头疼的是,当地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极差,甚至丧失了读书的热情。一次到当地学生家中走访时,董瑞庚在撒拉族学生马雨言的家中,发现一篇孩子写给刚去世不久的爷爷的文章。她写道,“我的爷爷是个驼背,但爷爷的背是弯而不屈的,爷爷的背驼起过大山,撑起过蓝天,更撑起了我们整个家……”

  孩子流露在字里行间里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了他,当天,他把学生的文章推送到头条号、百家号上。从此,文字成为董老师帮助学生发现美好的钥匙,他带着学生每天一起写作,学生们从爱上写作开始,爱上了学习。今年高考,董老师班里的语文平均成绩惊人地提高了几十分。他欣慰地说,“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人生,是作为教师特有的幸福和自豪。”

  在青藏高原的另一侧,援藏英语教师尹春华因工作强度大,加之对当地气候始终不适应,患重感冒引发肺炎。在高原地区,肺炎很可能转为肺水肿,会有生命危险。不少人劝他回津治疗,但他决定留下,趁着住院的十多天,在病床上赶出了教师培训方案,并编写了培训教材。

  令他感动不已的是,住院期间,他结对认亲的学生拉姆拥青听说贝母和梨一起蒸可以治疗肺炎,每天放学后都用小碗蒸好送到医院。尹春华闪着泪花说,“孩子小手端起的那一碗碗蒸梨,是对一名援藏教师的最高奖赏,这也成为激励我努力工作、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