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进行时:异地打官司 跨域能立案(2)
时间:2019-07-04 05:25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走进浙江省浦江县大调解中心,导访窗口的标识醒目。当事人想要解决矛盾纠纷,首先由导访窗口初步判断,提出最适合解决这一矛盾纠纷的途径,再由当事人自愿选择。常见多发的涉法涉诉矛盾纠纷首先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现场由法官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的,符合条件的则当场立案,进入司法程序。通过这样的导访过滤,许多矛盾纠纷在立案前就通过调解解决了,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量大幅降低。 2017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操作规程(试行)》,全面开展“分流+调解+速裁+快审”机制改革。两年多过去,全国法院已普遍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诉调对接中心,组建速裁审判团队,对简单的民商事案件快立、快审、快判,诉讼服务中心繁简分流功能得到强化。 湖南全省125家基层法院全部建立速裁团队,今年第一季度一审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1.5%。吉林全省93家法院均配备程序分流员,建立递进式案件过滤通道,2018年以来,全省法院一审民事案件调撤率达52.6%,简易程序适用率达82.3%。上海法院积极延伸诉调对接职能,探索诉调对接领域从单一民商事纠纷逐渐向行政、刑事附带民事及执行和解拓展,实现矛盾纠纷诉前化解领域全覆盖。 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级法院设置专门的诉调对接中心2700多个,全国法院诉前化解案件171万件,立案后调解案件120万件,在诉讼服务中心通过速裁、快审机制解决案件175万件。 最高法要求,持续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有效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中基层法院要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速裁快审工作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构建科学、精准、高效的案件流转、调裁对接、程序转换机制,形成多数简易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快调速审、少数复杂案件在后端精细化审判的工作格局。 让智慧诉讼服务方便当事人“一网解纷” 二维码快速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材料收转、电子送达,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会场旁,江西法院依托“收转发E中心”实现全流程服务的展台引人注目。 与江西法院以信息化推动诉讼服务智慧升级的做法类似,全国各级法院不断创新诉讼服务内容。山东法院推动诉讼服务向网上转移,中基层法院普遍设立自助服务区,打破8小时工作限制,当事人可自助办理立案、交费、信息查询、文书打印等25种业务。天津法院推进全市辖区内跨域立案,依托法院自助服务一体机和诉讼服务网,打造京津冀半小时立案圈。贵州27个中基层法院开通诉讼服务APP,12个法院开通手机网上立案和诉讼费缴退,推动诉讼服务向移动终端拓展。 信息化让诉讼服务变得触手可及,截至目前,全国84%的法院开通了网上立案服务,2018年网上立案超过240万件。全国32%的法院提供了省内跨域立案服务,2018年跨域立案超过12万件。 最高法提出,以“智慧诉讼服务”为牵引,切实提高诉讼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好用好已有信息化系统,全面推动线上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建设,真正方便当事人“一网解纷”。 今年初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要求,解决好异地诉讼难等问题。对此,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以实现跨域立案为突破口,推动跨域诉讼服务全面铺开,推动实现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切实解决好异地诉讼不便等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