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94.6%大学生看重毕业“仪式感”(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调查显示:94.6%大学生看重毕业“仪式感”(2)

  今从年海南大学毕业的郭艺航计划录制一个属于自己的毕业季Vlog。“毕业之后和很多同学可能真的不会再相见了,留给彼此的,只有每天生活学习中一些片段式的回忆。我想在最后的时刻记录下每一个人的笑脸,这样不管过了多久,再翻看影像记录时,就会想起拍毕业照的那天我们手挽着手、想起毕业晚会时为演出的同学大声尖叫、想起离别时不想放开的拥抱。”

  她录下海南澄澈辽阔的天空,影像里傍晚的太阳吐出丝线,绣了漫天锦缎;她录下自己在海南大学的校门口,开心地对镜头说“欢迎大家报考海南大学”;她还特意录制了同学们打包行李的镜头,住在一楼的她,每天都能听见宿舍大厅门口毕业生寄快递打包行李时撕胶带的声音,因为打包的箱子都很大,撕胶带的声音“咔咔咔”响个不停,每一声都像一滴浓缩柠檬汁,刺激得郭艺航心里泛酸。室友离开的时候,整个寝室在一点一点地变空,她打开寝室门,觉得热热闹闹住了几年的地方,突然像心情一样空落落的。

  时间越向后推移,取材越艰难。大家都没有离校的时候,郭艺航的镜头里可以拍到所有同学,后来一个又一个朋友离校了,宿舍楼里没剩下几个人,Vlog也到了没有什么素材可以拍的时候。“原来这才是真正结束了。”每位朋友离开的时候,她都想躲在宿舍里,不敢和朋友郑重道别,害怕自己会哭,害怕送走她们的时刻像Vlog一样永远留在记忆里,这样的时刻她不敢收藏。但几天后她后悔了。“如果能重来的话,希望就算是哭也要跟每一个人好好告别。”

  想哭的不止郭艺航一个,这个花了很多心思、投入很多“演员”的Vlog像一个蓄泪池,她的同学们总是看不到一半,眼泪就哗啦啦地掉下来。

  叶芝是班里的文体委员,她决定“用一支舞与大学四年告别”。为了这个创意能得到完美的落地,她整整策划、排练了两个月。

  “前期选歌和舞蹈编排是我和另一个搭档一起,考虑到有的同学舞蹈基础不是很好,最终我们选择了抒情的《Don’t wanna cry(不想哭)》。”

  叶芝预想过,把大家召集起来排练会很难。4月,同学们不是在家就是在外地实习。但当她试探性地向几个朋友提起想要排练一个毕业节目时,却意外地得到了所有人的积极响应。以往编排舞蹈,因为一些细节问题,大家经常激烈争论。这一次却不同,当大家意见不统一时,所有人都选择了和缓地讨论、互相迁就。

  同样看重“毕业仪式感”的,还有韩乾。早在大二就开始规划毕业仪式的他决定将自己毕业后的一整年作为间隔年。从高一到大四,韩乾一直投身于公益,就读于公共关系专业的他想跨界进入教育创新领域,本打算在大三到大四期间休学一年,进入一个非政府组织,但是最后未能如愿,所以他又规划了大四结束之后的这一年作为“间隔年”。“希望我今年能够靠自己生活下来”,韩乾打算展开的是一个漫长且有徒步性质的计划,从南方北上,一边寻访学校、教育机构一边赚钱养活自己。

  把毕业的华丽转身载入人生纪念册

  临近毕业季,北京印刷学院2015级新闻班的班主任左晶异常忙碌,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她为班里同学准备了两份毕业礼物。一份是班里同学四年作品的集合,将以《印记》为名正式出版;另一份是毕业纪念册,里面是每位同学对自己、同学的寄语和老师对同学们的希冀,她将在毕业典礼上亲手送给每位同学。

  左晶很重视同学们的毕业仪式,她认为这是同学们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之一。“毕业典礼、学位证的授予、留言册、毕业照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不是一人悄然离开校园。这些具有仪式感的事,最终会让学生对大学生活有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南京邮电大学融媒体中心的饶老师,为毕业生定制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他和同学们一起整理了学校官微从2015年8月底开始,发布的涉及2015级学生的所有稿件,还拍摄了毕业视频,作为学生们的毕业纪念。在他的记忆里,“刚进入大学的他们还很稚嫩,这四年里,有同学参加十佳歌手比赛,大伙儿还接力唱过高校版《南山南》”。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