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乡村老师 也是中国作协“准会员”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他,是乡村老师 也是中国作协“准会员”

  高考落榜18岁走上讲台 文学刊物触发写作热情
  他,是乡村老师 也是中国作协“准会员”

他,是乡村老师 也是中国作协“准会员”

他,是乡村老师 也是中国作协“准会员”

他,是乡村老师 也是中国作协“准会员”

他,是乡村老师 也是中国作协“准会员”

  他曾高考落榜,在18岁那年当了乡村民办教师,后来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书,又通过上民师班转正成为公办教师,至今已有30多年的教龄;他还是一名乡土文学作家,擅长写毛笔字的他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上记礼簿,由此了解到很多风俗和人情世故,这些都成为他的文学创作素材;他还以太极晨练、农民文化理事会以及在镇党委当文秘的经历,创作抗战历史题材及官场小说……就在最近,他“刘学安”的名字出现在中国作家协会2019年拟发展会员名单上。

  6月30日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独家采访刘学安,了解他艰难而曲折的文学创作心路历程。

  结缘

  被破旧的《小说选刊》种下文学种子

  被问及是如何申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时,刘学安说, 他根据中国作家网上公布的程序,将自己以前发表过的一些文学代表作品及个人简历材料提交到他所在的江苏省作家协会,再由江苏省作协向中国作协统一报送,目前尚处于公示期。

  刘学安,从小生活在江苏沛县微山湖边的一个村子里。与文学结缘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高考落榜,当时他正处于失意、苦闷和彷徨中。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村里的族兄递给他一本封皮破得只剩下“小说选刊”几个字样的杂志。

  “我百无聊赖地顺手一翻,却发现了排在头条的赵本夫的小说《卖驴》。一看作者介绍,竟是我们邻县的。他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多年前我就知道,为什么经过他的艺术加工,就这样真切动人,而且变成了铅字,上了《小说选刊》呢?”多年后,刘学安诉说起这段往事仍带着疑惑的语气。这,促使当时的他考虑了许许多多,决定也要像赵本夫那样将一个个生活在身边的农民形象通过文学创作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一颗文学创作的种子就这样在刘学安心中扎下了根。很快,他将自己在村口疏通河道、挖淤泥的艰辛劳动写进了《那年我17岁》的散文处女作里。文章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民们竞相传阅,这让刘学安初次感受到文学所带来的力量与收获。

  学习

  自学考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吸收营养

  18岁那年,刘学安在离家五六里的一个村庄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只有高中学历的他不放过任何学习深造的机会,起先函授中师,后来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书。这段自学考试的经历,也让刘学安吸收了不少汉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及养分,进一步提升了他的文学素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学安不仅通过上民师班转正成为公办教师,还发表了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创作

  在生命的点滴中找文学素材

  刘学安不仅教书,而且还种田,擅长写毛笔字的他在农村还长期为乡邻的红白喜事负责记礼簿。由此,他也了解到很多风俗和人情世故,这些都成为他的文学创作素材。比如反映农村婆媳关系的系列小说《铁锁的新婚之夜》《二大娘的三十六计》《顺子媳妇的莺语婉转》;反映农村父母对儿女婚姻彩礼不堪重负的《儿女婚姻》;反映农民工进城的《等你到天亮》和《儿子要吃哈密瓜》等等。

  一部部文学作品使得刘学安成了他所处乡镇的“红人”。1999年12月,他被借调到镇党委负责文字工作一段时间。这段经历,也为他打开了一扇了解官场的窗户,他所创作的小说《风水宝地》便是最好的见证。

  《风水宝地》反映了乡镇官场形式主义给村民带来的危害。即男主李把式承包了一百亩土地,按照镇里要求,先是种上了优质高产小麦和水稻,由于镇里要让上级领导看到抢收抢种的“本领”,让李把式把没成熟的庄稼提前收割,致使他连种地成本都没收回。后来改种蔬菜,大棚黄瓜长势喜人,李把式把希望寄托在这一棚棚一架架的黄瓜之上。镇长升到县里后,新上任的领导又强迫他丢掉眼看要丰收的黄瓜大棚到湖里水塘搞养殖,李把式被折腾得“皮开肉绽”。

  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刘学安喜欢练太极拳。在晨练时他也不忘收集文学创作素材。他所创作的《浮在水面上的秤砣》反映了日军侵华时在他家乡苏北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素材便是他在晨练时,从上了年纪的历史见证者那里了解到的故事。这篇作品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征文活动中获了奖。

  愿景

  将完成《留城三部曲》全部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