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期”(2)
时间:2019-06-29 21:0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2010年那次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强调推动文化建设理论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着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这次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则更关注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更注重“文化+科技”的发展大势,通过促进创意设计服务与制造、建筑、信息、农业、体育、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了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在融合中优化结构、提质增效。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10年发展的事实表明,文化产业正在融入国民经济的大局,扩大就业、服务民生的作用凸显:2017年,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138万人,较2004年的873.26万人增加了1.45倍。文化和旅游部门鼓励贫困地区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建设了一批具有富民效应和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和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例如,贵州实施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鼓励建设一批非遗保护性生产基地和体验展示街区,推动传统手工艺标准化、规模化和市场化,促进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这次报告将为“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立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报告专门提到立法工作,聚焦“促进什么”“怎么促进”两个核心问题,围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确定在创作生产、文化企业、文化市场3个环节发力,在人才、科技、金融财税等方面予以扶持保障,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法治环境。 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 两次报告都直面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年的报告中,提到了5个方面的问题:文化产业总量还不够大、水平还不够高;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投入、人才保障不完善;文化贸易逆差仍然较大,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盲目发展的苗头一定程度存在,规划、引导和调控有待进一步加强。 这次报告中依然提出5个方面的问题: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产业发展不平衡、文化企业实力偏弱、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有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比如政策和保障的问题;有的是发展中的新问题,比如创新和供给的问题;有的是“老大难”问题,还依然困扰着发展,比如实力弱、国际影响力不高的问题。 问题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虽然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判断是:我国文化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规模总量还是质量效益,无论是对内满足人民需求还是对外扩大文化影响力,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也是创新的起点。正视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就为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为未来指明了新的方向。下一步将从9个方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创作生产优秀文化产品作为中心环节;增强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构建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打造文化产业人才高地;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促进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法治保障。 这9个方面既有宏观的政策保障,又有微观的创作生产,堪称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工作手册”和“行动指南”。特别强调了文化产业作为内容产业的特殊价值,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的“双重属性”,提出了文化产业的内容导向和高质量文化供给:创作生产文化产品应突出思想内涵,发挥其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的功效,以优秀的文化产品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更好地引领社会风尚。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9日 07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