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从升学到美育(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音乐教育,从升学到美育(2)

  在张铭洋看来,音乐教育本身就是美育的一部分,“音乐让孩子知道,何为美,如何学会美,如何把美传递给更多人。”要实现这样的美育,就需要对孩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启发他们。

  音乐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教唱几首歌”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教育机构,都拥有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以达到美育的效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于2018年发布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通过在2015~2017年期间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73个县市区的572314名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进行监测,发现学生演唱表现较好,但音乐听辨能力与赏析能力有待提高。

  监测报告还显示,在对音乐的节奏、节拍、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基础要素的听辨上,四年级学生的题目答对率只有52.9%,八年级只有53.8%。在对音乐作品的风格、体裁与形式、情绪与情感以及名家名曲的赏析方面,四年级学生的题目答对率只有66.1%,八年级只有63.2%。

  导致学生歌唱得好,听辨能力和赏析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很多学校的音乐教育能力仅仅局限于“教唱几首歌”。另外,不同学校的音乐教育,不论是软硬件条件还是师资生源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一些拥有乐队、舞蹈队的知名学校,音乐教学能力远胜普通中小学,对于音乐特长生的吸引力也更强,形成强者更强的态势。

  不过,这样的态势正在被改变。按照教育部“普通中小学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的要求,近几年许多城市逐渐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释放优质学位用于派位入学。这也让家长们对音乐教育的观念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升学,而是提升综合素养。

  特长生招生被取消后,一个新的情况也随之出现,一些中学有传统的音乐团队,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失去特长生之后,这些团体该如何补充新鲜血液呢?记者观察到,已经有一些中学教育集团,为集团内对口小学进行音乐课外活动扶持,这样的新方式,不仅在教育集团内保留了音乐特色,也丰富了相关小学的音乐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当然,还是有很多中小学,缺少足够的音乐教育资源。“虽然很多家长都希望学校多教音乐,但学校从场地到乐器资源都确实有限。”有公办小学音乐教师坦言,“此外,音乐教学是非常专业的,也是存在细分领域的,没法做到一个师范学校毕业的音乐老师,又教唱歌,又能教各种乐器,又能指挥乐队,还能带舞蹈课。”教育部的报告也显示,在配备了艺术专用教室的学校中,39%的四年级和31.9%的八年级音乐教师从不或很少使用音乐专用教室。

  对此,也有专家建议,中小学可以考虑与校外社会机构合作,利用校外社会机构的师资、场地、乐器等资源,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学生拓展更多音乐学习的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