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美国工艺 他用中国技术把煤变油(2)
时间:2019-06-24 10:22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2002年10月,舒歌平又提出了对美国工艺进行重大调整的建议,大胆提出采用更稳定、更易操作的煤浆系统,在固液分离上采用成熟度更高的减压蒸馏装置。 为了将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手中,舒歌平领衔担任了国家863计划高效合成煤直接液化催化剂课题组的首席科学家、课题组组长,他带领科研人员,经过12次、历时5900多小时的试验,成功研制出了催化剂,最终以此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工艺。“没有催化剂,煤直接液化就是空谈。”他说。 扎根沙漠十余年 与人交流时,幽默是舒歌平最大的特点,也是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 2004年,煤直接液化工程中试装置在上海市进行测试,舒歌平曾对团队成员说了这么一句话:“煤液化工艺实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失败了咱们就一起跳黄浦江!” 有人把这话理解成了开玩笑,也有人从中体会到了巨大的压力。 舒歌平回忆道:“当时压力山大!支撑我走下去的,就是希望和自信。那些日子我着急上火,有一阵子想说话时眼睛瞪得溜圆,嗓子就是不出声,简直快要爆炸了!” 在上海,舒歌平带领团队一干就是5年,中试装置一共运行5000多小时,培养操作工500多人,许多当时的新技术、新成果,都被用到了后来的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装置的建设当中。 舒歌平总结道:“现在看来,中试阶段极其重要。5年时间,这个装置出现了许多问题,一些问题如果在工业装置上出现,后果将是毁灭性的,但很多问题就在这个阶段得以解决。” 2004年,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正式开工,舒歌平随着项目组一头扎入毛乌素沙漠,直到现在。 2008年12月31日是我国煤化工领域一个划时代的日子。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工程投煤试车16个小时后,晶莹剔透的石脑油和柴油从生产线汩汩流淌出来。 当工作人员把装着成品油的玻璃瓶送到舒歌平手中时,研发团队紧紧拥抱在一起,舒歌平落泪了。从此,中国多了一项世界第一。 尽管如此,可舒歌平一天也没放松过。“长期以来,我们生产线中有些部件,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心里就不踏实。”他说。 近几年来,在舒歌平的带领下,煤直接液化生产线的关键部件不断实现国产化,目前生产线国产化率超98%。 如今,舒歌平也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但他闲不下来。“现在我们这条生产线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油收率距理想水平仍偏低,我们正在加紧攻关。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问题一定会被解决的!”他说。 记者问舒歌平,这么多年坚守在这条生产线的动力是什么? 他咧着嘴笑了:“煤直接液化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煤直接液化在哪里,我就必须在哪里,我这一生只做了这一件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