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钳工30年磨砺 成就细如发丝“匠心”
时间:2019-04-13 13:51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段志勇说,最精密的标准,是靠一双手完成的。 杨杰英 摄 中新网太原4月13日电 题:中国钳工30年磨砺 成就细如发丝“匠心” 作者 杨杰英 山西太原,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精密机械分公司工具车间内,生产线上井然有序。 记者近日跟随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太原活动采访团,探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了解“匠人”背后的故事。 段志勇正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杨杰英 摄 段志勇,1969年出生,钳工高级技师,公司级关键岗位技能带头人,山西省国防科工办“十大金牌工人”,2010年荣获“三晋技术能手”称号,太原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我们的工装要比产品本身精确3至10倍,长度单位以毫米和微米计算,精度有时候要求超过头发丝的1/10。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特点,精度高、难度大、工期长。”段志勇说,最精密的标准,是靠一双手完成的。 2010年,段志勇荣获“三晋技术能手”称号,系太原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杨杰英 摄 正是靠着一双手,凭着一颗“匠心”,段志勇用三十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钳工逐渐成长为优秀钳工技师。 1986年,18岁的段志勇参加工作,从事钳工工作。“对产品的性能要求非常高。比如生产操作台的平面,一旦有微小异物就会影响百分表的精度,用棉纱擦拭的效果不好,时间久了,我们用手就能摸得出来。”段志勇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设备更新换代,数控机床节省许多劳动力,但就精细度而言,机械化最高等级可达八级,而手工研磨却能达到十二级。 段志勇介绍119超远程森林灭火炮的相关性能。 杨杰英 摄 “按照产品装配的精度要求,需要钳工在细致的基础上更细致。”段志勇介绍,一件产品上的一个小零件,常常需要钳工花费半天时间进行装配。对此,钳工主动钻研技术,自己动手制作装配用辅具,来提高工作效率。 多年来,段志勇参与了公司多项重点项目的生产,负责承担了高效高压永磁节能电机的装配及技术攻关,某产品左右输弹装置的装配及工装设计,军品工装的加工装配及修理,得到很高评价。段志勇现在担任车间主任的工具车间,主要承担各个分公司军品工装刀夹量模辅具生产制造及维修工作。凭借精湛的钳工技艺,他在企业科研生产活动中,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很多生产和工艺难题,成效显著。 正是靠着一双手,凭着一颗“匠心”,段志勇用三十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钳工逐渐成长为优秀钳工技师。 杨杰英 摄 这其中包括在山西沁源“3·29”森林火灾扑救期间参与灭火的119超远程森林灭火炮。“其实很久之前,就有人设想使用火炮扑灭远距离森林火灾,但相关技术一直未能真正投入实用。沁源森林火灾是这套灭火炮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投入实战,具有开创性意义。”段志勇告诉记者,这套灭火系统射程达8公里,用火炮发射灭火弹药,通过爆炸喷洒干粉灭火剂,每发炮弹作业面积约20平方米。 “119超远程森林灭火炮是军民融合的成果,而这背后是像段志勇一样的许多匠人的辛苦付出。”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刘贵红表示,近几年一直积极致力于军用技术转化,促进军民融合发展,也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