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丙辉:思政课上的“燃灯者”(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路丙辉:思政课上的“燃灯者”(2)

  “课堂上只有45分钟,但学生的问题很多,没办法一一解决。”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丙辉漫谈”应运而生。路丙辉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义务开讲座,每场讲座,路丙辉不仅精心设置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主题,还安排答疑环节,排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这一做就再也没有停下来,27年来,路丙辉已经义务为学生举办漫谈320多场,有50000余人次听过“丙辉漫谈”,收集和回答的学生问题10000余条。直到今天,“丙辉漫谈”依然深受学生追捧,场场爆满。

  “最长的一次活动持续了将近5个小时,结束之后,双脚都失去了知觉。”

  温暖:“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学生们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把心结或者疑惑交给我,我都会一一解答,这是学生对我的信任,我享受这份信任,不能辜负这份信任。”路丙辉说。

  为了让思政课入脑入心,为了成为学生信任的老师,路丙辉探索了多年。

  第一年,路丙辉用个人演讲的方式在班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结果学生只是觉得“老师演讲得很不错”,却没有理解老师真正的用意。第二年,路丙辉采用自己演讲学生讨论的方式,效果仍然不满意。第三年,路丙辉采用爱国主题电影观摩的形式,让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圆明园》。当看到精致美丽、宏伟壮观的圆明园被烧毁的时候,学生义愤填膺,有人甚至拍起了桌子,一部电影将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愫彻底激发了出来。

  学生的情绪被路丙辉准确地抓住。第四年,路丙辉在学生看完爱国主义电影后,带领全班唱起了《七子之歌》《松花江上》《我的祖国》等歌曲。当唱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学生全体起立,激动不已,路丙辉泪流满面……

  积跬步,致千里。“丙辉漫谈”终于成了学生们主动参与的心灵“对话场”。

  通过“丙辉漫谈”,路丙辉认识了一批需要帮助,渴求引导的学生。家庭有困难的,他慷慨解囊;心理和情感有创伤的,他用心安抚。只要路丙辉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一个都不放弃、不抛弃。多年来,已经有600多名学生受到他的帮助和指导。

  “路老师您好,我今年大二,对您刚刚讨论的专业、职业、事业问题深有感触。我是师范生,对于考研有很多想法,但父亲总是想让我跨专业考研。我很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名叫许楠的学生,在听了“丙辉漫谈”后留下这样一张纸条。

  由于“丙辉漫谈”时间限制,又是不定期开办,为了保证更多的学生获得解答,路丙辉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他整理好后再给学生回复。每一场讲座结束后,问题卡都有厚厚的一摞。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高效地解决学生们的疑惑,也为其他没有提问的同学提供参考,路丙辉把微博、微信也用了起来。“安徽师大路丙辉”的微博上近两千万的阅读量和微信公众号日益增长的关注人数都是路丙辉努力的见证。“只要有空闲,我就打开微博,一条条回答学生的问题。”

  迄今,微博答疑共计30余万字,正是这一个个字符陪伴了无数个迷茫的学生。

  2006年,路丙辉自掏腰包注册了“中国辅导员网”,把“丙辉漫谈”作为其中重要的专栏。十几年来,网站发布了1.2万余篇与德育相关的文章,浏览量逾1000万次,路丙辉本人的笔谈达20余万字。

  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意志力薄弱、缺乏责任心的状况,他在学生中发起了“文化苦旅”毅行活动,通过骑车或者徒步远足,磨炼学生的意志。到目前,已先后带领数十名学生徒步到达巢湖、九华山、南京等地。

  而徒步远足中的所有费用,都是路丙辉一人承担,“因为是我邀请孩子们来陪我走路,当然我来承担费用。”

  路丙辉习惯称学生为“孩子”,再亲切一点,叫“宝贝”或者“儿子”,他这样称呼学生的时候,记者注意到他眼神中满满的柔情。

  而学生,无一例外称他为“师傅”。每个学期,总有十多名同学主动报名帮路丙辉打理网站,收集学生的问题。

  如今已经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室主任的路丙辉,仍然坚持担任辅导员。此外,他还指导学生结合课程教学,举办多届“师德论坛”“道德与文明辩论赛”“德育相声小品大赛”等品牌活动,27年来先后指导学生8000余人。在他看来,“辅导员是学生踏入大学校门的第一个老师,言行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而且影响的是一个群体。如果辅导员出了问题,知识界就会出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