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导弹连演练:“巾帼利箭”,有多厉害(2)
时间:2019-06-20 11:1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不料,在复盘检讨中,导演部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她们30余个问题,最终判定她们的“战果”为无效抗击。这一结果给女兵们当头一棒,“败走麦城”的教训刻骨铭心。回撤返营后,连队“一班人”痛定思痛,专门召开复盘分析会,深入研究对策,举一反三查找不足。 她们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结合新型导弹战技性能,研究总结了“远距散部、多源同搜、综合防抗、适距拦截”“滤波降噪、组网火控”“条件反射式综合抗干扰”“反辐射导弹诱饵巧避防空兵最大空中威胁”等多项战法。 次年,连队再次与空军“交手”,对方是全军唯一一支专业化蓝军部队,其中有5名飞行员是“金头盔”获得者,在连续3个波次的对抗中,女兵们从容应对,数次临机调整对抗方案,次次成功“命中”模拟靶机。 2016年年初,连队换装某新型导弹,不到8个月时间,就收到上级赴西北大漠演习的通知。一到演训场,没来得及歇口气,连队就紧张地展开射击准备,随时迎接来犯的“敌机”。 雷达刚开机,目标就若隐若现地显示在屏幕上,高度迅速降至100米以下,搜索指挥车操作手范文佳双手快速操纵着按钮,把目标盯得死死的。 “电压不稳,目标丢失!”雷达屏幕刷刷闪烁,由于跟踪制导车发射功率飘忽不定,无法稳定跟踪到目标,达不到射击条件,首次赴西北大漠实弹射击,眼看就要遭遇“滑铁卢”。时任连长何清清心中很快有了解决方案。 “启动G2,重新搜捕目标!”何清清清晰准确地下达口令,女兵们快速更换雷达,重新锁定跟踪目标,在目标快消失的一刻,导弹呼啸而出,直扑靶机,一举创造了击落超低空高速靶机的纪录。 这次演习完全按实战要求,全程靶标不试航、不固定航路,不经临战训练,直接组织实弹射击,之所以能经受住全新的考验,得益于连队官兵脑海中牢固的战斗力标准、对手中装备的熟练操作,能从容面对战场上的“不确定”。 6年来,连队主动探索破解制约战斗力提升的重难点课题,从难从严摔打部队,苦练作战技能,研究创新战法,3项导弹实射破全军纪录,4项战法训法创新被上级推广。 创造了多项全军纪录 2017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步伐,连队编制压缩,由原来的两个火力单元变为一个火力单元,另外一个火力单元调整到男兵连,以前是自己唱独角戏,现在每天都和男兵同台竞技,这样的调整给女兵连注入了新的活力。 “调整之初大家有点看不起男兵连,因为他们的专业都是我们教的,总觉得徒弟不如师傅。”何清清说,变化源自一次男女兵对抗赛。在旅队统一组织下,两个连队进行专业技能大比拼,何清清心想:这次我们必赢! 比赛开始后,女兵连一直领先,眼看就要打败男兵,不料在最后“架设高架天线”课目中,男兵连扳回一局,最后双方打了个平手。 “刚开始还有点想不通,但是不得不承认,女兵在体能上有先天的劣势,我们需要创新转型,才能不断超越自己。”何清清开始思考,怎么利用好男兵连这块“磨刀石”,把自己的手中的“利箭”越磨越利。 转型不仅是装备的更新、编制的调整,更需要思维的转变。一些官兵在摸索训练中总是不由自主地陷入老旧思维。在编制体制调整后的第一次营战术合练中,老旧经验全部失效。连队官兵从教训中醒悟:“观念代差”比“装备代差”更致命! 越是重组重塑,越要敢于创新;越是新质战斗力建设,越要勇于突破。“目标搜索与跟踪”课目是新装备训练的一大难点,为练就一双“鹰眼”,她们常常在雷达屏幕前一盯就是五六个小时,许多人练得眼睛发红、直流眼泪;针对新装备训练数据欠缺,她们抓住点滴时间,对每一项数据进行反复试验,编写出近10万字的《雷达反干扰经验总结》,填补了相关数据空白。在战法训法创新活动中,为算准一个数据、练快一个动作,她们还对已成型的战法8次进行“回炉”完善。 一次在友邻空军单位联合驻训场,女兵们主动向男兵发起了挑战。她们依托空军训练的飞机,作为模拟攻击目标,进行发射专业的协同训练。返航飞机刚一进入雷达火力探测范围,考核就开始了。听到命令,女兵们迅速打开车控面板,打开主泵,打开压力,加速发射车调平,关开锁泵,导弹起竖,精度控制在正负5分以内,完成导弹托架下放,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时间稳稳卡在1分37秒。而对面的男兵还在紧张地奋战着,很显然,女兵们稳稳地赢得了比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