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新观察:足尖上跳出中国节拍(2)
时间:2019-06-19 09:5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场《花木兰》开始前,沈阳中华剧场内近千名小学生合诵《木兰辞》。谢幕时,场内回响着“花木兰!花木兰!花木兰!”的喊声,观众虽然平均年龄仅10岁左右,但几乎每个人都看懂了这场舞剧。 “谁说中国人看不懂芭蕾舞?关键在于看什么内容。”曲滋娇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如何用芭蕾舞的语言传递中国精神。《花木兰》以《木兰辞》为文学基础,故事中替父从军的“孝”与为国守边的“忠” 是对中国传统家国情怀的体现,木兰的自强不屈与回归田园生活又契合了当代人的精神追求。 曲滋娇经常坐在席间与观众一起看舞剧,观察他们对芭蕾舞这种西方的艺术形式演绎的中国故事有什么反响,她说:“好的作品不应该只有圈内人才看得懂,获奖之后就刀枪入库,它在群众中也应该有生命力。” 辽芭的演出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他们每年都会在全国举办70余场进校园活动,还有各种公益演出。今年3月,辽芭驻场连演20场《花木兰》惠民演出,逾千人的沈阳中华剧场场场爆满。这些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芭蕾、了解芭蕾、爱上芭蕾。同时,辽芭的国内外演出,会通过找当地经纪代理人的方式,克服对当地市场的“水土不服”,提高经济效益,为自身发展打开更大的空间。 “几乎每一部原创舞剧我都很喜欢,因为这是中国人的故事,故事中的角色能走入我的内心,表演中情感的表达也更丰富。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于川雅说,过去她饰演过很多经典芭蕾舞剧中的角色,但排原创舞剧让她真正感受到了成长,不仅仅是对表演的理解,更有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滋养了一代人,我希望《八女投江》《花木兰》也能滋养新一代人。我们要用芭蕾舞讲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用我们的文化与世界对话。”曲滋娇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方城石猴”亮相非遗联展
- 下一篇:2019“造梦·鸟巢”大型视听光影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