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瘾】介子推:清明这个节日与我有关?
时间:2019-04-05 23:05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大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写尽了清明节的独有韵味,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有趣的是,传说中清明节的来历和古代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介子推。 制图 张舰元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又名介之推,出生年月不详。有一种说法称,他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 晋献公时期,晋国经历了一场宫廷变乱。那一年,太子申生被晋献公的宠妃骊姬陷害,公子夷吾和重耳害怕殃及池鱼,赶紧带上一帮人跑路。介子推正是跟随重耳的随从之一。 有一年,他们来到了卫国,一个叫做里凫须的随从受不了艰苦的日子,偷了重耳的粮食钱财,不告而别。 没有粮食的重耳不得已向农夫乞讨,可不光没要来饭菜,还被对方拿土块当粮食奚落了一顿。 晋文公重耳亡,过曹,里凫须从,因盗重耳资而亡,重耳无粮,馁不能行,子推割股肉以食重耳,然后能行。——《韩诗外传》 眼看着重耳饿得走不了路,随从们只好到处去挖野菜充饥。为了让他能够活下去,介子推悄悄来到山沟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煮汤献给重耳。 制图 张舰元 喝完肉汤,重耳顿时觉得有了力气,但他很奇怪:为什么别人连飞禽走兽都打不到,介子推却有肉?看着隐瞒不下去,介子推只好实话实说。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当重耳知道自己吃的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特别感动,表示以后如果能够当上国君,一定好好报答他。介子推没说什么,只是仍旧默默跟着重耳辗转于各地。 他生性高洁,也颇有个性,看不起那些邀功请赏的人。彼时有人向重耳请求离开,实际上是欲擒故纵,希望重耳能够表个态,“苟富贵,无相忘”。 介子推却觉得,重耳能够当上国君是顺应时势,也是天意使然,不应该拿着以往对他的一点点好处要求回报,那实在是一件令人不耻的事情,当即表示不愿意与邀功的人“同位”。 是时介子推从,在船中,乃笑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于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乃自隐渡河……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史记》 别说,介子推不刷存在感,重耳还真就把他忘了。等当上了晋国国君,重耳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一时没封赏到介子推。介子推本来就淡泊名利,也不去争,并打算隐居。
制图 张舰元 据说,为了表明志向,他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 介子推的母亲劝他,说即便不去乞求功名利禄,但可以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情。他还是不愿意,认为如果都想隐居了,再去说些没用的话,就是刻意显露自己。最终,母子俩一起躲进深山。 重耳知道此事后,特别后悔,赶紧派人征召介子推接受封赏,又带齐人马亲自前往介子推隐居的绵山中寻访,可重峦叠嶂,哪里还见得到人影? 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建议三面烧山,逼迫介子推自己走出来。也是找人心切,重耳竟然采用了这个缺心眼的办法。只不过,大火烧了很久,却始终不见介子推的踪迹。 火熄灭后,有人在一棵枯柳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重耳后悔不已,只得安葬了二人。为了纪念介子推,他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不准生火做饭,只准吃冷食。
制图 张舰元 第二年,重耳带领众人登山祭奠介子推,发现原本枯死的柳树再次抽出嫩芽,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此昭示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太原郡隆冬不火食五日,虽病不敢触犯,为介之推故也。——《新论》 由于寒食、清明两个节日挨得很近,也有一些重合的习俗,时间久了,便有了融合的趋势,最终合而为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