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渊薮知识宝库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如何诞生的(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学术渊薮知识宝库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如何诞生的(2)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后,立即在全国掀起购买热潮。北京、上海等地的新华书店门口,闻讯赶来的读者连夜排起长队,场面十分火爆。其中《法学》卷很快就发行超过50万册。回头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首先,全面推动我国学科研究,完善国家知识体系建设。《中国大百科全书》一经启动,便按照学科齐全、权威准确的标准进行学术人员组建,展开各学科调研、梳理、创新,有效引领、推动了各学科建设。一些当时的空白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环境科学等也都开启了编纂工作。其次,构筑了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交融平台。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几次将《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著名大学图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众多词条、内容,还由国外出版机构引进出版。再次,促进百科全书标准、规范的制定。《中国大百科全书》在编纂过程中,各学科制定、形成相应标准,对历史上一些似是而非的事物,进行科研攻关与订正。这些成果后来被众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出版物所采纳,而且带动了全国“百科全书热”,推动了读者对百科全书的认知和使用。

  《中国大百科全书》采取连续修订制,于2009年又推出第二版,向新中国60华诞献礼。第二版由著名科学家周光召先生担任总编辑委员会主任,由各领域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学者组成总编委会和各学科编委会。内容上囊括80多个学科门类,吸纳世界范围最新科研成果,尤其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科学文化的成就,编排方式上首次与国际惯例接轨,按字顺统一编排。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百科全书编纂发生巨大变化,网络百科全书成为知识话语权的新高地。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变革是必然选择。编纂出版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工作已经启动,第三版在总设计阶段便已将创新发力点首先聚焦于网络版。随着100多个一级学科的全面展开,全国数百位院士、2万多名专家学者已经集结起来,新一版百科全书的问世指日可待。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得益于民族进步、国家富强,同时,也必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