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华:想当英雄却成“丑角” 猪八戒不完美却(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医疗中心 >

马德华:想当英雄却成“丑角” 猪八戒不完美却(2)

  后来中国京剧院与北方昆曲剧院合并,要调马德华去转型学习昆曲,他在经历了思想斗争后说服了自己。来到北昆后,马德华没能如愿当上武生,被安排演了多个戏份不重的丑角。在那里,他从小梦想自己的戏台英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

  “我的一位‘昆丑’老师跟我说,德华,这戏台和世界一样,没那么多英雄好汉。咱们虽然演丑角,但这‘丑’不是丑陋,而是诙谐可爱的意思。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要你用心去演,丑角也有他的可爱之处。”马德华说。

  自此以后马德华豁然开朗,学会了在戏台上演小人物,每次都把包袱抖得格外响,观众们都因这个年轻的丑角而哈哈大笑。好奇心极强的他开始触类旁通,愿意接触更多的剧种,遇到语言不通的戏剧他也能津津有味地看上好几遍,悟出其中奥妙。他不再抱怨生活际遇,懂得了随遇而安。

86版《西游记》中的马德华

86版《西游记》中的马德华

  因“猪八戒”角色转变人生

  遇见央视86版《西游记》,马德华认为这是自己生命中最闪亮的一段旅程。

  1982年,北方昆曲剧院决定排演《孙悟空大闹芭蕉洞》,剧中的丑角莫过于猪八戒了,剧院自然想到了马德华。彼时的马德华已经在“昆丑”的道路上颇有造诣,不再满足于让角色只会出丑耍滑稽,他观摩了很多老前辈的演出资料,并从恩师郝鸣超那里得到指点——戏里的人物不能演脏了。

  因为饰演“猪八戒”,马德华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同年恰逢电视剧《西游记》剧组招演员,同事们都建议他去试一试。交了报名材料后,马德华在面试现场,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伯乐”杨洁导演。杨洁导演对于马德华的戏剧表演早有耳闻,她让马德华在现场给大家来一段,但要求让马德华放下戏台上的套路。“我琢磨了一下,导演既然想要戏曲演员来演这个角色,又不要那些程式化的动作,那就是要让我按生活化的方式来演猪八戒。” 马德华现编了几句既像戏词,又不是戏词的台词,忐忑不安地演了一个“生活化”的猪八戒,把导演给看乐了。

  拍电视剧与戏曲不同,化妆上更要下工夫,为了能将角色演活,导演提出猪八戒必须拟人化、要可爱。经过化妆师一番苦心设计,用硫化乳胶做出了“猪面”、做出了“肚子”,这才有了后来那个“肥头大耳肚子圆”的猪八戒。这个造型陪伴马德华走过了整整六年的“取经路”,也影响了他一生。

  拍摄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在六年的拍摄中,马德华每个夏天都特别难熬,戴上“肚子”的他如同在身上裹了几层厚棉被,身上的汗都无处蒸发,他的“肚子”还因此一度发霉;更难受的是脸上的汗珠,由于胶水把面具牢牢锁在了脸上,额头上的汗珠只能顺着流到他眼睛里,鼻子上的汗则流到他嘴里,“当时嘴里都是汗水混着乳胶的那种又苦又涩的味道。”

  到了中午的饭点,由于戏没拍完不能拆面具,吃不了饭的马德华只能与“猴哥”一起挨饿,盼着剧组其他人赶紧吃完饭继续开拍。“所以在我们剧组里大家吃饭都跟打仗似的,很快就解决一餐。”

  央视86版《西游记》最终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作为“二师兄”的马德华吃的苦更多——吊钢丝“飞行”的时候掉落摔伤、在江中捞经书的时候差点被水流冲走、拍打戏的时候后脑勺被锤子砸伤、被“小白龙”误踢到骨裂……再加上剧组长年奔波在全国各地拍摄,路上遇到的种种突发情况,马德华可谓真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炼。

  如今马德华对于这段岁月却满是感激,当时整个剧组到后面都有这种认识,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

  他回忆说,剧组有一个“习惯”:不管每天的工作量多大,拍了多长时间,收工回到驻地后,所有人都顾不得卸妆,全部集合到某一个房间里看当天的回放。“那种感觉是最幸福的。”

  “猪八戒不完美却接地气”

  马德华说,猪八戒这个角色是他的“福星”。

  刚接到这个“又丑、又懒、又好色”的角色时,他的第一反应也是讨厌的。

  但恩师的教诲让他懂得,演员的天职就是要“演什么像什么”,不管喜不喜欢,一旦角色交到手上,就要去深入了解。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