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问责机制让公平竞争审查真正长出牙齿(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强化问责机制让公平竞争审查真正长出牙齿(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安认为,自我审查是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核心,符合我国现有的政策文件体量大、专业政策性强、难以集中审查的现实情况,在短期内不宜作过大的调整,也就是“谁制定、谁审查”。但是自我审查也容易出现动力不足、有失客观公正等问题。所以,加强外部监督,特别是刚性约束非常重要。

  19省完善诚信问责制

  其实,除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这一国家层面,各省从地方层面对于落实公平竞争审查也是很给力。记者梳理发现,自《意见》发布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均已建立审查机制,对新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审查;31省份中,已经有19个明确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苏、贵州、宁夏、青海、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海南;19个省区市将加强公平竞争审查执法监督,案件情况和处理建议要向社会公开,分别是上海、贵州、宁夏、重庆、陕西、黑龙江、吉林、安徽、云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内蒙古、辽宁、河南、广西、海南、西藏。

  比如,北京市要求完善政府守信机制,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作出的承诺,建立健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各级政府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要认真履约和兑现。完善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进一步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社会监督和约束。

  清理涉企政策引关注

  据了解,下一步公平竞争审查的重点是清理存量、严审增量、完善制度三个方面。

  如何在清理存量、严审增量、完善制度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市场监管总局的计划是,按照竞争中性的要求,部署清理现行的涉企政策中妨碍民营企业发展、违反内外资一致原则的规定,“这是今年清理存量的一个重点”。围绕市场主体关注的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重点领域,严格审查增量的政策文件,防止违背竞争中性的原则。同时改革完善审查制度,按照竞争中性的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接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完善审查范围、审查标准和操作程序,弥补制度短板,更加有效地保障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黄勇分析指出,公平竞争审查是事前审查,从源头上打破行政垄断,目的在于防止政策措施排除、限制市场竞争。公平竞争审查不仅关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同时还要维护全国统一市场,保障所有市场主体能够公平、充分、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