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听央视和国博讲述的“中国记忆”!
时间:2019-06-09 00:1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国博有声 | 就在今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听央视和国博讲述的“中国记忆”!
6月8日是什么日子? 可能有些小伙伴还不知道 这一天是“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日” 而今年的6月8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 与中国国家博物馆 历经4个月精诚合作 联合推出了时长90分钟的特别节目: 《2019中国记忆》 见微知著 用文物见证国家伟大复兴 虎鎣回到温暖故乡,北洋战舰浮出水面。青铜修复重现千年光芒。长城找回历史庄严。圆明园复原华丽容颜,针炙传播非遗文明。敦煌飞进虚拟网络空间,千年遗产走进时尚人间…… 《2019中国记忆》将通过这些经历过中华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的文物,去见证一个国家奋发图强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从文物的保护和传承角度透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档坚守了14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2019中国记忆》将从电视内容到表现理念上全面升级,打造文化类节目新样态。 在这里,你将看到关于它们的故事—— 远洋归来的796件文物
2019年3月23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了关于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2019中国记忆》将独家深度讲述这796件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归来》的全过程。 “硬核保护”的长城和圆明园
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先进的科技手段也成为了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的“硬核技术”,比如遥感技术、无人机、人工智能等都被应用于辅助长城修缮。 再比如数字化复原圆明园的成功尝试,既规避了原址原建对文物可能造成的破坏性保护,又把它151年演变过程中的所有文化特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完美的实现了保护与传承并重的精神理念。 《2019中国记忆》在纪实拍摄的基础上首次公开长城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圆明园数字化复原场景的制作过程,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前世今生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并重的文保理念。 “年轻化”的敦煌壁画
声名远播的《王者荣耀》游戏让一款名为“遇见飞天”的游戏人物皮肤引起了众多年轻人的热捧,“飞天”也由此将敦煌壁画中的文化元素以最为时尚的方式带入到年轻人的世界。《2019中国记忆》以这个时尚元素为突破口,以年轻人的视角全景式记录敦煌壁画中涵盖的音乐、舞蹈、美术、人文生活、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与当下我们时尚生活的关联。 小剧透 国博专家都说了些啥 在这个节目中,您将听到国博的以下几位专家为你娓娓道来——
孙机先生为您讲述 “虎鎣”是什么 为什么珍贵
田率为您讲述 亲自飞往英国接收"虎鎣" 心中的感慨万千
陈克双为您讲述 关于“虎鎣”在国博展览 一个策展人的内心独白 …… 以上是关于“虎鎣”归国的“中国记忆”。而另一边,国博专家修复文物的“中国记忆”也同样精彩。您将看到,关于商代青铜重器“偶方彝”的修复,文保院的刘薇、张鹏宇和贾树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商·偶方彝 国家博物馆藏 而其中,又将引出贾树继承铜器修复这门祖传手艺时,背后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贾家从事铜器修复的祖孙三代: 贾玉波、贾文忠、贾树 差点忘了,还有一位特殊的“专家”——
针灸铜人 国家博物馆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