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价值重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古籍善本价值重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2)

  今天,如果我们想去寻访、感受这些性灵的高度,善本就是最好的选择。比如,陶渊明“采菊东篱”的个性,最生动的体现就在《陶渊明集》中。而陶集的传布,自梁代萧统编纂《陶渊明集》始,北齐阳休之、北宋宋庠、南宋曾集、元代李公焕,以及明清众多学人,都曾编定、刊刻过,十分复杂;晚清以来,陶澍、丁福保、古直、逯钦立、王瑶等亦曾整理、注解过陶诗,后来还形成了学界的热点“陶学”。无论如何解读、研究陶渊明其诗其人,根本依据还是那些古老的陶集版本。这些珍贵善本间的递修、传刻,正反映出历来人们对陶渊明的热爱,也印证出陶渊明率真的个性和唯美的桃花源,对国人心灵的滋润和对国人个性的影响。所以,善本的传承,也是民族性灵的传承。善本,是中华性灵最优美、动人的家园。

  五、善本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文化、传扬文化的高贵品质。

  古籍传刻,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纸张的发明与改进,刻板、活字、影刻、套印、拓印等印刷方式,简策、卷轴、旋风、蝴蝶、包背、线装、金镶玉等装帧形式,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杰出的聪明才智。可以说,古籍流传本身就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文化圈。不同地域、不同机构、不同业主、不同文化旨趣,造就了古籍版本丰富而复杂的世界。但是,无论这些工具、形式有何种差异,它们反映出的对书籍与文化的钟爱,却是一致的。

  许多学者、校勘家、藏书家、出版者,平时粗茶淡饭、俭朴度日,而一旦遇到期待中的珍本古籍,往往会不吝千金,必得之而后快。天一阁的主人范钦,毕生财富尽在藏书;文化名家张伯驹,将家藏珍贵图籍如数贡献给祖国;于右任为了一块熹平石经的残石,可以豪掷四千大洋而毫不吝惜。对他们而言,珍贵古籍与文化的价值,超出物质与金钱之程度何啻天壤!因此,图籍尤其善本的流传,其实正是中华民族仁毅弘道、斯文自任的高贵品质的写照。(杜志强)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