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瘾】“醉侯”刘伶:说我是酒鬼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2)
时间:2019-06-03 21:50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乍一看,他除了酒量好基本没啥过人之处,但实际上,刘伶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不差,天赋也不错,只不过没把太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文学上,写过的文章里,比较有名的是《酒德颂》。 对这篇文章,清代李扶九的《古文笔法百篇》给了一个很高的评价,说它在同时代文章中是很出色的:“本是解嘲文,乃大其题目日‘颂’。颂中议论大方,词气雄豪,亦与题称,仍有波折章法,晋文中之杰也。” 在《酒德颂》中,刘伶虚构了两组形象,一方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先生,一方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以此代表两种处世态度。“大人先生”沉醉于酒,纵情任性,不受羁绊;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则拘泥礼教,比较刻板。 制图:倪雯冰 《酒德颂》行文流畅,但文字却没什么刻意雕琢的迹象,表达了刘伶超脱世俗、蔑视礼法的鲜明态度。 现实生活中,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据说刘伶不乐意当官,泰始二年(公元266年),朝廷征召他入朝为官,刘伶听说派来的特使已到村口,赶紧喝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 特使一看,这人不就是个“酒疯子”吗?掉头又回去了,做官一事也没了下文。最后,刘伶一生未再出仕,在家里寿终正寝。 不管怎么样,刘伶好饮酒的名头不断传扬开来。有人叫他“酒痴”,也有人称他为“醉侯”。后世文人作诗时,常会用到刘伶醉酒的一些典故,比如白居易写过:“客散有余兴,醉卧独吟哦。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制图:倪雯冰 贪杯既伤身体,也容易误事,对于刘伶的醉酒习惯,当然不能效仿,更不值得提倡。但在感叹他能够留名后世的时候,也应该看到其背后的才华和更高一层的精神世界。 据说,明代才子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里说:“从来只说伯伦沉醉,又岂知其得意在醒时耶?看其‘天地一朝’等,乃是未饮以前,‘静听不闻’,乃是既醒以后,则信乎众人皆醉,伯伦独醒耳。” 东晋王恭透露过当时“名士”的标准:“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虽不需要是奇才,但除了“痛饮酒”之外,还得熟读《离骚》等经典名篇。刘伶被称为名士,也确实颇有才华。 所以,多读几本好书,总会有益处。有没有好的学问和品行,大概这就是烂醉的酒鬼和“醉侯”的区别之一吧。(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