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健康拉响警报:近三成有抑郁风险(2)
时间:2019-04-11 07:01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本次调查考察了7道心理健康素养题目,将结果与全国调查的正确率比较,每题正确率均低于或等于全国调查的正确率,差异最大的一题比全国调查的正确率低28.9%。 “这说明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略低于全国水平。”孙宏艳说。 调研同时发现,对青年进行不同维度的分组比较发现,女性的健康素养得分高于男性,14~18岁青年的心理健康素养得分高于其他年龄青年,高等学历在读青年得分高于中学生和在职青年,广东省的青年心理健康素养高于陕西省和辽宁省。 青年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并对心理辅导的作用持积极态度。调查发现,青年对于运动可有效改善情绪健康、心理健康影响生理健康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这两项知识判断题的回答正确率超过90%。大多数青年对于心理辅导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也持积极态度,仅有5%认为“完全没有”作用,8%认为“基本没有”作用。 课题组注意到,青年对情绪、睡眠健康知识等了解不足,如对“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有害无利”这个题目的判断,正确率仅有29.9%。对“晚上容易失眠的人白天应该多补觉”这题的判断,正确率为62.9%。 研究发现,青年感到自己的减压方式“非常有效”和“比较有效”的超过60%,但也有7%感到“基本无效”,31%仅感到“轻微有效”。青年认为有效的压力调节方法是与他人交流、倾诉内心烦恼(43.9%),向家人朋友寻求建议(35.4%),广泛参加各种文体活动(31.7%);青年感到无效的减压方式是压制自己、不表达出来(64.4%),休息、暂时把问题抛开(30.1%),通过抽烟喝酒或吃东西缓解(20.8%)。而选择寻求专业心理辅导的比例非常低,各青年群体分别从1.7%~6.3%不等。 孙宏艳认为,这说明青年的心理素养水平普遍不高,减压方式普遍不够专业。但是,研究还得到这样的结论:感到自己的减压方式有效的人,更善于使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他们的抑郁水平也明显更低。可见,减压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影响。 调查发现,在职青年生活满意度最低,焦虑和抑郁水平最高。以抑郁得分为例,在职青年抑郁得分为16.54分,中学在校生得分为15.60分,高等教育在校生为15.85分。而且,在职青年的压力以经济压力最为突出,有72.1%报告了存在经济压力。其次他们较为突出的压力是职业迷茫(40.6%)和住房问题(34.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