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破除心灵的藩篱 帮孩子破除心灵的藩篱(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帮孩子破除心灵的藩篱 帮孩子破除心灵的藩篱(2)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傅安国指出,国外研究发现,在有精神疾患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因其受到基因和不良心理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在情绪和行为方面出现疾病的风险更高,亦即表现出心理疾病的代际传递。因此,对家庭成员的精神疾患,需要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后,再进行应对。

  多管齐下,让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

  “很多成人精神心理问题起始于在儿童青少年阶段,如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会获得较好效果,即早发现、早治疗、早恢复。”陆林说,但实际情况是,社会、学校、家长常常忽视或不懂得识别,病人往往发展为慢性,变得难于诊治。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陆林表示,具体来讲,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与知识教育纳入同等地位,要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学习之外,同伴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青少年的成长也非常有帮助。有些青少年的精神疾患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导致自伤、自杀的悲剧发生,所以学校的课程体系需要调整,应将挫折教育和心理疏导作为常规的教育项目,设计成学校的课程。同时,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配备专门的心理医生,减少青少年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发生。

  专家认为,目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资格国家标准尚未出台,可借鉴西方国家的心理治疗师制度,将心理辅导机制纳入校园常规教育体系。就抑郁症而言,其表现多样,需要精神科医生、内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形成协作模式,做好患者转介,提高诊疗效率。比如有些孩子处于疾病前期,并不想去医院问诊,学校、社会的心理咨询机构就可以提供时间相对充足的心理疏导服务,做好疾病前的早期干预;若情况严重,就转给医疗机构,等情况好转,需要心理疏导时,医疗机构再转介给咨询机构。这种模式实际更有可操作性,对患者也更有帮助。当然,这也需要政府制定良好的患者转介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