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就是看星星?那是门艰深又浪漫的学科(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天文学就是看星星?那是门艰深又浪漫的学科(2)

  李嘉轩也把他们做课题时拿到的图片发给了记者。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黑白图片,如同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分布着各种意义不明的黑点,有的黑点大些,外围还带着模糊的一圈。“这个就是一个星系。就5000万光年,特别近。”为了方便记者理解,他把平时常用的天文距离单位Mpc(百万秒差距)换算成了光年。5000万光年,特别近,这大概就是天文专业学生的距离观吧。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或者都有条件去看天空的。”李海宁说,原则上念天文的学生需要具备观测星空的常识,但做研究时,很多时候用的不是自己亲自拿到的数据,而是其他望远镜采集到的数据。“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全球数据共享的模式。”

  学天文就是写代码。星星可以不用看,但是代码一定要写。

  要用代码做什么事情?北京大学天文系本科生亢议不假思索地回答:所有事情。

  望远镜拍的图片,要用代码下载、用代码打开——因为数据量太大,用常规方式打开下载可能要磨蹭到“宇宙尽头”;然后,要用代码提取图片上的有用信息,再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科学目标,用代码去分析这一系列信息的特征,用代码去做模型的拟合……

  “写代码也是我们很重要的智力成果。”亢议说,就算是偏向理论研究,一样也要做模拟,要计算演化,这些都是人力难以完成的工作,必须交给计算机。

  天文专业的学生,虽然是“半野生”的,但也能当合格的程序员。在他们毕业之后,如果不想继续求索宇宙的真相是什么,转行到计算机领域或者做数据分析,也完全没问题。连宇宙这么广阔的数据都能分析,何况行业数据呢?用人单位会这么想。

  宇宙这么大,总有人想看看

  谈起做天文的乐趣,李海宁说以前觉得宇宙和人们距离遥远,做了这么多年天文研究以后,会发现很多规律适用于宇宙万物。“我们每个人跟宇宙大爆炸最开始的一刹那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的身体里带着宇宙大爆炸的证据,这让我觉得自己没有这么渺小。”

  描述自己对天文热爱的源起,好几位天文学专业的学生都会提到一个词——“小时候”。一本书,一张照片,或者一个论坛,就成了冥冥之中的指引。

  “对小朋友来说,看星星难道没有意思吗?我觉得其他东西都没有天文有意思。”李嘉轩来自甘肃定西,他在初中时无意间进入了一个天文论坛,从此就“掉坑”了。也是从论坛上,他知道了天文奥赛的存在,于是一口气参加了三届。最后念了天文系,也是顺理成章。

  彭冠辰则是小时候被书上美丽的星云图片“撩拨”到,一直参加各类天文比赛,参加过社团,也在中学时就观测过星空。不过,他的天文研究之路确实算得上坎坷——一开始,彭冠辰没能考上心仪大学的天文专业,上了北京邮电大学;念了两年应用物理之后,他退了学并申请上了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和天体物理专业。

  退学也不是没遭到家人反对,毕竟天文是门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学科。

  彭冠辰说,他一直相信“无用之用”。“我觉得自己开心,或者能让别人开心就很好。有些人负责经济建设,而我就负责保有自己的好奇心,把好奇心驱使下了解到的东西告诉其他人,我也是在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他说。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