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反映时代气象,凝聚时代精神(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用诗歌反映时代气象,凝聚时代精神(2)

  新诗诞生以来,产生了不计其数的诗歌作品。经过历史的积淀,能流传后世、成为经典的作品只有少数。纵观这些作品,题材和内容都与它产生的时代互为观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诗人在写作上才能规避许多错路弯路。今天不少新诗存在着无病呻吟、格局狭小、立意浅显等问题,无论其对语言如何粉饰和装扮,都无法掩饰作品在精神世界、思想深度上的单薄和无力。归根结底,这都是由于创作者们缺乏对现实的深度关注和介入。诗人应着眼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写出更多让读者可以感知时代温度的作品。创作一首优秀的诗作,不只是在文本上仔细雕琢打磨,更需要诗人亲自参与、体认和融入这个时代和社会。诗人要承担起传播诗情、净化心灵的责任,提振诗歌创作的使命感。诗歌协会也要提高举办活动的在场感,不仅要召集诗人举办各类诗歌活动,更要让这些活动真正走进民众,把诗歌价值传递给他们。

  时代的大变革大进步是诗人应该面对的现实

  蒋志武

  世界上没有一个诗人能脱离时代写出好作品。一个优秀的诗人必定非常看重自己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感慨:诗歌与时代渐行渐远。诗歌已成为小众的精神寄托和消费品,很多70后、80后诗人更是只关注自我,在观念上、审美上和诗歌语言上运用了更多反传统、反事实,造成诗歌的暗涩难懂,脱离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每一部契合时代的作品,必定书写和记录历史的进程和重要的时段,书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书写民族的伟大精神、文明、山川河流,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那种与时代一味疏离的诗人写出的诗必无活力,刻意在诗中回避自己与时代关系的诗歌是不自然的、不真实的。今天,生活让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新变化,科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让我们看到过往几代人想都想不到的人和事。这种时代的大变革、大进步,是诗人无法回避和应该面对的现实。诗是思想的升华,是意志的提炼,更是时代向前发展的产物。只有将诗歌写作站立的角度找准了,诗歌写作的基点才是牢固的。能自觉将民族和本土的文化意识和主体意识植入到诗歌写作中,并规避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的诗歌才是好诗歌。

  诗歌应注重书写现实引领风尚

  黄成松

  面对新时代的召唤和要求,诗人如何参与到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如何用优秀的作品铭刻时代的黄钟大吕、构筑时代的宏大史诗,是值得每一个诗人认真思考的。诗人作为时代的书写者,要顺应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激情拥抱这个时代,以“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去讲好中国故事和个体故事,或慷慨放歌“大江东去”,或低吟浅唱“晓风残月”,都要在新时代发出自己洪亮而独特的声音。新时代的诗歌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现实书写,坚持以“民胞物与”“先天下之忧而忧”“感时忧国”的人文情怀,及时、敏锐地介入现实,融入生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同频共振。用诗歌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并将自己的认识和理想传达给人民,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从精神上启迪人、激励人,这是新时代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的诗人要自觉地融入人民的伟大历史实践,追随时代前进的脚步,高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旗帜,以诗歌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气象,浇筑时代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