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森林火灾救火英雄群像(2)
时间:2019-04-05 17:14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此次木里森林火灾,风向转变和罕见的“轰燃”,让西昌大队遭遇惨痛损失。活着回来的四中队消防员赵茂亦说:“撤离时山沟里有一棵倒下的大树挡住了去路,直径有2米多,很难爬过去。我们的扑火服一般火要烤四五秒才会有感觉,但当时就像熨斗直接在身上烫。” 大火在身后追,逃出的战士们回头嘶喊,却再也没人答应。赵茂亦最后一眼看到的是队里最小的王佛军,他还不到19岁。 “这几天做梦都听到他在喊‘班副,拉我一把’。”说着说着,赵茂亦把头扭向了一边,“还有中队长张浩,当天他是唯一一个背水枪上去的,遗体找到时,还背着一把烧焦了的水枪。” 采访中,记者在战士们的手机上看到过一段视频:几十位消防战士对着森林大火喊道:“兄弟们上!盘它!”现场火势很大,但是在场的战士们冲进火海里,没有一个人退缩,火焰照亮了一张张流着汗水的年轻的脸和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 视频的拍摄者,是代晋恺。 再也不见的“月亮” 眷念着这片森林 “达瓦哥,一路走好!我们将怀念、继承和发扬您忘我工作、勇于担当的精神,守护好这片原始森林,守护好我们的家园……”4月2日,木里县林草局副局长刘兴林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话。 “达瓦”在藏语里是月亮的意思。这场大火中,年仅48岁的木里县林草局局长杨达瓦壮烈殉职。消息在全县传开的那天晚上,天空星稀云薄,却看不见月亮。 “达瓦讷于言敏于行,林学专业出身,每次‘打火’都是冲在最前面,没想到他以这样的方式回归他热爱的森林。”木里火灾前线指挥部指挥长、木里县县长伍松声音哽咽。 今年2月,木里县三桷桠乡发生过一场森林火灾,杨达瓦带人前往火场,归来时已经是5天后。“回来时达瓦脚上一双黄胶鞋连鞋底都磨穿了,脚也磨烂了。”刘兴林失声痛哭,“他本来是要赶到西昌去开会,结果连夜赶去火场。这么多年,他永远都是匆匆忙忙,事事在前,没想到这一次再也回不来了。” 杨达瓦毕业于西昌林业技校,毕业后到木里县林业局参加工作。此后,他的命运就与森林紧紧系在了一起。2008年,杨达瓦调到麦日乡任武装部长。 这是人们向牺牲的救火英雄敬献的鲜花和哈达(4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麦日乡是木里县的森林大乡,森林防火任务非常繁重。木里林业局专业扑火队队员李龙忠说,每当起火,扑火队和当地干部就要第一时间奔赴火场。 “有一次在火场上奋战了5天5夜,大火扑灭后我们跳到河沟里洗澡,河沟水都被染黑了。当年达瓦在乡里分管森林防火工作,一有火情,就和扑火队一起冲到前面。”李龙忠说。 4月2日,杨达瓦牺牲的消息传到他曾经工作过的李子坪乡白草坪村,村上哭声一片。 “没有他,就没有我们这里的村道。现在村里变化大了,我经常给他打电话想让他回来看看,可他太忙了。”村支部书记何杨清几度哽咽。 “我再也报答不了达瓦乡长的恩了。”彝族村民何拉体泣不成声。因为孩子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家中生活艰难,杨达瓦在乡里工作的那些年先后资助过何拉体好几千元。“那时候他一个月工资也就2000多元。我们乡彝族、藏族、蒙古族、苗族都有,不管谁去找他,他都会站起身迎接,客客气气的。” 杨达瓦总是那么忙,可是回家的时间再晚,82岁的老父亲也会坐在客厅里拨弄着念珠、转着经筒等他。可是这一次,他再也等不到儿子回家。 英灵不远 浩气长存 不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很难理解木里人对森林的依恋和对灭火的执着。木里县森林资源极为丰富,被称为“长江上游生态之眼”。对木里人来说,大山和森林,是他们的衣食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今年38岁的木里县雅砻江镇中铺子村村民龙生从20岁就开始“打火”了,身后的那片森林,是全家收入的主要来源。龙生说,每个乡都有“打火队”,一有火情村村要出人,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村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搭建一座“民心
- 下一篇:把党的政治建设责任牢牢扛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