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部分地区立法禁止家长打孩子?留学生家长(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医疗中心 >

英国部分地区立法禁止家长打孩子?留学生家长(2)

  巩先生的女儿已经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一年半了。综合自己的教育经验,他认为,父母体罚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陷入了两个层面的困境:(他们认为)其他教育方式对孩子无效,加上自我情绪控制的无能,不得已选择了“体罚孩子”这一下策。

  巩爸爸相信,许多体罚孩子的父母,应该对这两重困境体会深刻,也正是出于相似原因,巩爸爸自己在21年前,对孩子进行了第一次体罚。当时孩子3岁,他因自己当天工作不顺,心情烦躁,又看到孩子拿手去抓饭,为“快速矫正”孩子吃饭的习惯,就用拳头打了孩子的后背。

  打完孩子后,巩爸爸曾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动手肯定是不对的,但我没办法放下作为父亲的尊严,所以很难向孩子道歉,也没有去询问孩子的感受。”但在之后的20多年中,他再也没对孩子动过手。

  巩爸爸认为,没有完美的父母,教育孩子总难免出错。然而,“父母的尊严”在亲子关系中又难以放弃,所以,许多父母在冲动体罚孩子之后,只能侥幸地寄希望于孩子还小,然而,是不是每个孩子都真的“记吃不记打”?孩子有没有一些刻骨铭心却没有宣之于口的心理创伤,巩先生并不确定。

  巩爸爸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如果孩子没有忘记自己遭受的暴力,那这些经历又会如何影响孩子的人生?除非两代人放下尊严、主动提起,否则,体罚很可能会成为两代人的心结,对孩子的性格、待人处事的方式,以及亲子关系,将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影响。

  巩爸爸对心理学涉猎颇多,他认为,这些“负面影响”,远非肉眼可见的生理伤害。他见过许多父母在体罚孩子时,选择打孩子屁股,说“屁股上肉多,打不坏”。但打孩子屁股,极有可能造成孩子性早熟,也可能让孩子成为热衷向他人施虐或热衷受虐的人,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面临更多障碍。

  让教育孩子的方式更加文明合理,是东西方在教育观上的共识。但至于威尔士的这条“体罚禁令”是否适合在中国推行,巩爸爸表示存疑。他认为,尽管中国已经出台了反家暴法,明确规定了父母殴打孩子是违法行为,但依旧无法彻底颠覆大多数人对于“家务事”半遮半掩的暧昧态度。

  但是,巩爸爸也认为,无论是威尔士的“体罚禁令”,还是中国的反家暴法,都是法律推动社会观念进步的有利契机。一方面,那些曾经遭受体罚的人深受其害,会遵循并珍惜可以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另一方面,他相信一些思想更为开明、眼界更为开阔的年轻人,会为英国和中国陈旧的教育观念,注入新的定义。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